
妇科炎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自身因素
(一)生理结构特点
女性的生殖系统较为特殊,阴道与尿道、肛门相邻,局部潮湿,细菌容易滋生。而且女性的阴道黏膜比较薄弱,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尤其在经期、产后等特殊时期),这些生理结构特点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炎症。例如,经期时子宫内膜脱落,宫腔内血窦开放,为细菌的滋生和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妇科炎症发生的风险。
(二)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随着月经周期、怀孕、哺乳等生理阶段发生变化。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波动会影响阴道上皮的厚度、糖原含量等。例如,在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在阴道杆菌作用下,糖原分解为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约为3.8-4.4),这种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但当激素水平紊乱时,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可能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妇科炎症。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显著变化,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也容易发生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二、外部因素
(一)性生活因素
1.不洁性生活:性生活时如果不注意卫生,病原体容易通过性交传播。例如,男性不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在性交过程中将病原体带入女性阴道内,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多个性伴侣也会增加感染妇科炎症的风险,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
2.性生活频率与强度:过于频繁的性生活或者性生活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阴道黏膜受损,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从而引发炎症。例如,过度频繁的性生活可能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局部防御能力降低,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二)卫生习惯因素
1.外阴清洁不当:如果女性对外阴的清洁过度或不当,例如使用过高浓度的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和酸碱平衡,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妇科炎症。正常情况下,阴道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过度清洗会打破这种平衡。而如果外阴清洁不及时,分泌物、经血等残留在外阴局部,也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外阴炎、阴道炎等发生的几率。
2.卫生巾、护垫使用不当:长时间使用不透气的卫生巾或护垫,会使外阴局部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在月经期间,如果卫生巾更换不及时,经血滋生细菌,容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等。
(三)其他外部感染因素
1.公共卫生设施接触:接触公共浴池、游泳池、公共马桶等公共卫生设施时,如果这些设施被病原体污染,也可能会间接引起妇科炎症。例如,公共游泳池的水如果受到细菌、真菌等污染,女性在游泳后如果不及时清洗外阴,就可能感染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2.医源性感染:在进行妇科检查、流产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医疗操作时,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循无菌原则,可能会将病原体带入女性体内,引起医源性的妇科炎症。例如,流产手术过程中,宫腔操作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