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炎症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大肠杆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妇科炎症的细菌之一。女性阴道与肛门距离较近,大肠杆菌容易从肛门周围污染到阴道,从而引发感染。例如,不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卫生,便后擦拭方向错误(从肛门向阴道方向擦拭),就可能将大肠杆菌带入阴道,导致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葡萄球菌也是可能的致病菌。当女性皮肤有破损,或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葡萄球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阴道等部位引起感染。比如,女性在经期使用卫生棉条时间过长,阴道局部皮肤黏膜处于相对脆弱状态,葡萄球菌就有可能趁机感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等。
(二)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女性阴道内环境呈弱酸性,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存在于阴道内但数量较少,不会致病。但当阴道内环境改变时,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阴道内酸性环境被破坏,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就会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例如,妊娠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而出现霉菌性阴道炎症状,如外阴瘙痒、白带呈豆腐渣样等。
(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妇科炎症。在性生活不注意卫生、性伴侣不固定的情况下,容易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女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宫颈炎等妇科炎症,表现为宫颈充血、分泌物增多等。比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风险明显增加,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妇科炎症相关问题。
二、阴道微生态失衡
(一)激素水平影响
-青春期前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低,阴道内糖原含量少,乳酸杆菌生长受抑制,阴道pH值偏高,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而育龄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相对稳定,阴道微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影响阴道微生态。例如,孕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为乳酸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局部环境改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如孕期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局部卫生不良
-不注意外阴清洁是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常见原因。女性应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但不宜过度清洗阴道内部,因为阴道内部有自身的微生态平衡。如果经常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有害菌滋生,从而引发妇科炎症。比如,有些女性过度依赖阴道洗液,认为这样能保持阴道清洁,却不知适得其反,破坏了阴道微生态,增加了患阴道炎等妇科炎症的几率。
三、性生活相关因素
(一)性卫生问题
-性生活前双方不注意清洗外生殖器,容易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阴道内引起感染。例如,男性包皮过长时,容易藏匿污垢,性生活时这些污垢可能会进入女性阴道,引发妇科炎症。另外,性生活过于频繁也可能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平衡,使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妇科炎症的风险。比如,年轻女性性生活过于频繁,就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等妇科炎症相关表现。
(二)多个性伴侣
-拥有多个性伴侣会显著增加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进而引发妇科炎症。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增加了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机会。比如,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从而引发宫颈炎、盆腔炎等多种妇科炎症。
四、其他因素
(一)免疫力低下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会使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妇科炎症。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女性患霉菌性阴道炎的几率比正常女性高很多。另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女性,如器官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自身免疫力受到抑制,也容易发生各种妇科炎症,因为身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病原体更容易在阴道等部位定植繁殖。
(二)宫腔操作史
-如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会破坏生殖道的屏障功能,增加病原体入侵的机会。在宫腔操作过程中,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都可能导致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例如,人工流产术后如果阴道流血时间较长,或者过早恢复性生活,就容易发生宫腔感染,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盆腔炎或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