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气管、支气管呼吸气流受阻导致的慢性肺功能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频繁咳嗽、喘憋、咳痰、胸闷、气促等
烟草、空气污染、职业粉尘、遗传因素和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致病因素
患病后需远离致病因素,使用药物治疗,必要时氧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因气管、支气管呼吸气流受阻导致的慢性肺功能障碍性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基础病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这两种情况一般会同时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负责输送空气的通道发生了炎症,导致分泌黏液增加,气道变窄或阻塞,称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泡壁弹性变差、肺泡破裂,甚至融合成肺大疱,肺实际能完成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但肺体积膨大,称为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发作的结果,该病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病程可长达几十年。
主要风险因素是吸烟,其他风险因素包括接触粉尘等刺激性物质、空气污染和遗传因素等。
主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呼吸不畅、气短、乏力,容易呼吸道感染等。
该病对肺产生的伤害是无法逆转的,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疾病进展后可能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也称肺源性心脏病)。
该病经过治疗、戒烟、调整生活方式后,大多数可以得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实现比较好的生活质量。疾病较轻时不影响寿命,疾病较重时可能会出现寿命减少,戒烟可以减少寿命损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全球已成为第四位的致死原因,在我国也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约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