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气管、支气管呼吸气流受阻导致的慢性肺功能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频繁咳嗽、喘憋、咳痰、胸闷、气促等
烟草、空气污染、职业粉尘、遗传因素和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致病因素
患病后需远离致病因素,使用药物治疗,必要时氧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吸烟能够导致肺部炎症,容易导致支气管堵塞,降低肺部抵抗力,继发感染。普通香烟、电子烟、雪茄均会导致这种伤害。伤害程度会随着吸烟量和吸烟时间而加深。
肺部刺激物包括二手烟、粉尘、雾霾、化学烟雾等,长期暴露均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
有一小部分肺气肿是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对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减弱,导致弹性蛋白被溶解,肺泡壁弹性变差,故更易发生肺气肿。这部分病人的发病受遗传因素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气道的通气受限与肺实质(肺泡)的换气功能减退是两个基本环节。
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的囊状结构,是空气中的氧气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完成交换的主要场所,正常时富有弹性,吸气时膨大,发生气体交换,呼气时将气体排出。
当吸烟或长期暴露于刺激性物质时,肺部会受刺激产生炎症,肺泡会受损。肺泡受损后弹性变差,导致呼气时不能完全排出气体,吸气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新鲜的空气,便出现了气体交换功能的受损。
肺泡膨胀时易出现肺泡壁破裂,形成肺大疱,进一步损坏了肺换气功能。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遗传引起的蛋白酶缺乏,导致肺泡壁的弹性蛋白过多的被分解,肺泡弹性变差,肺泡塌陷。肺实际能完成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肺换气效率减低。
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连接肺部与口鼻的气道,是进行气体运输的场所。
当吸烟或长期暴露于刺激性物质时,支气管出现炎症,炎症反复发作,导致支气管气道变窄,黏液分泌增加。
合并哮喘时气道通气进一步受限,支气管细支气管气体运输受阻时,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如再合并气管支气管感染,通气障碍进一步加重,继而会进一步加重肺泡气体交换功能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