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气管、支气管呼吸气流受阻导致的慢性肺功能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频繁咳嗽、喘憋、咳痰、胸闷、气促等
烟草、空气污染、职业粉尘、遗传因素和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致病因素
患病后需远离致病因素,使用药物治疗,必要时氧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确定。诊断的必备条件是肺功能检查显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医生可能需要做如下检查。
吸烟史、刺激性物质长期暴露史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医生会为你进行体格检查,如果发现了比较典型的体征可以帮助诊断,例如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存在湿啰音和(或)干啰音等。
肺功能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肺能容纳多少气体,判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情况等。评估肺功能状态和肺的储备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肺还有多少潜力。最常见的是使用肺活量计,也有些需要进行运动压力测试。
临床上是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与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FVC)之比,即FEV₁/ FVC降低来确定存在呼吸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₁/ FVC<70%则说明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
血液检查能够判断病人的肝肾功能,同时确认是否存在急性感染。
可以看到肺气肿的程度,对疾病诊断和监测均有一定的作用。但X线检查的精度比较低,疾病早期影像可无变化,随疾病进展会出现肺纹理减少、紊乱、透光度增加等特异性改变。
与普通X线检查相比,CT检查能够更好地观察肺部的改变,能够准确地判断肺气肿、肺纤维化的范围和程度以及肺不张、有无合并感染等,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的可视化图像,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因此需要进行心脏的评估。
检查是否出现了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血氧饱和度<92%时则需要进行血气分析以进行更精准的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相鉴别。
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发作性咳嗽、胸闷、咳痰,严重时出现口唇指甲发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类似。早年发病,通常在儿童期,症状变化较快,晨起和夜间症状明显,可伴有过敏史、鼻炎和(或)湿疹、哮喘家族史。
大量脓痰,常伴有细菌感染,湿啰音(医生听诊时听到的体征),杵状指(手指脚趾简短增粗、变宽),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能够看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
充血性心力衰竭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似。病人往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肺水肿,超声心动可以发现左心功能减退及射血分数降低。
所有年龄均可发病,X线检查能够看到感染病灶,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确诊。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主要是男性吸烟者易患此病,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慢性鼻窦炎。影像学检查显示过度充气征和弥漫性小叶中央结节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