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胳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血管因素相关原因
(一)静脉回流障碍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因上肢静脉血流缓慢、血管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引起。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活动减少导致血流淤滞,易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胳膊肿胀,常伴有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扩张等。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流变学可能发生改变。生活方式上,长期静坐、缺乏运动是诱因之一。
2.静脉受压: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由于颈部和肩部的异常结构(如颈肋、前斜角肌肥大等)压迫锁骨下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胳膊肿胀,可在手臂活动后加重,常见于经常进行上肢过度外展活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
(二)动脉因素
动脉狭窄或闭塞也可能导致胳膊肿,不过相对较少见。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上肢动脉狭窄,会影响肢体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代谢,可能出现肿胀、发凉、肤色改变等表现,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且年龄较大者风险更高。
二、淋巴系统因素
(一)淋巴水肿
1.原发性淋巴水肿:可能与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有关,多见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淋巴结发育不良等情况,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胳膊逐渐肿胀,早期皮肤改变不明显,后期皮肤增厚、粗糙。
2.继发性淋巴水肿:常因淋巴结清扫术(如乳腺癌根治术时清扫腋窝淋巴结)、感染(如丝虫病感染,在流行地区较为常见)、外伤等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胳膊肿胀。乳腺癌术后患者由于腋窝淋巴结被清扫,淋巴回流途径被破坏,易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一般在术后数月至数年出现,年龄上无特定偏向,但乳腺癌患者多为成年女性。
三、炎症因素
(一)局部软组织炎症
1.蜂窝织炎:细菌感染引起胳膊局部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可导致胳膊肿胀、发红、发热、疼痛,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生活中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是常见诱因,如皮肤擦伤后未及时处理等。
2.关节炎累及: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除了关节疼痛、畸形等表现外,也可能伴有胳膊周围软组织的肿胀,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四、过敏因素
接触过敏原后引起的过敏性水肿也可导致胳膊肿,表现为胳膊肿胀、瘙痒、皮疹等,常见的过敏原如某些药物、食物、花粉、化妆品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发病与接触过敏原的时间和个体过敏反应程度有关。
五、其他因素
(一)营养不良性水肿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引起全身水肿,包括胳膊肿,常见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的人群,年龄上无特定限制,但多见于生活条件较差、营养摄入不足的人群。
(二)内分泌疾病相关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慢,可出现黏液性水肿,部分患者会有胳膊肿胀的表现,多见于成年女性,年龄较大者相对更易患病,且病情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
(三)外伤后肿胀
胳膊受到外伤后,如骨折、软组织挫伤等,局部会出现肿胀,同时可能伴有疼痛、淤血、活动受限等表现,任何年龄都可能因外伤导致,受伤时的外力大小、部位等决定了肿胀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