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每天睡几个小时才算充足,怎么办

一、不同年龄段成年人充足睡眠时间
(一)青少年到中年早期(18-64岁)
一般来说,18-64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充足睡眠。多项研究表明,保证这个时长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升大脑的认知功能等。例如,有研究发现,睡眠充足的成年人在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更优,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
(二)65岁及以上老年人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浅睡眠比例增加,深睡眠比例减少。保证充足且质量良好的睡眠对老年人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患认知障碍性疾病的风险等。比如,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老年人稳定血压、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大脑中废物的清除,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睡眠不足的危害及改善方法
(一)睡眠不足的危害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短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研究显示,睡眠持续少于6小时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睡眠充足人群高出约2-3倍。
-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因为睡眠不足会干扰与食欲调节相关的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平衡,使人更容易感到饥饿,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增加。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睡眠不足会引发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睡眠与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的平衡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会影响这些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
(二)改善睡眠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作息差异。例如,每天晚上11点左右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长期坚持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一般18-25℃较为适宜)。可以使用窗帘、眼罩来遮挡光线,使用耳塞来隔绝噪音。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也有助于提高睡眠的舒适度。
2.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睡前刺激:睡前应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帮助人体入睡的重要激素。另外,睡前也不宜剧烈运动、大量饮酒或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进行放松活动:睡前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方法来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例如,进行深呼吸时,慢慢地吸气,让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应注意白天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等,但避免在傍晚后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家人应多关注老年人的睡眠情况,若老年人睡眠问题较为严重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而不是自行随意服用助眠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在改善睡眠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调整作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睡眠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血压水平。如果需要使用药物辅助改善睡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