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每天该摄入多少蛋白质

一、蛋白质摄入的一般推荐量
1.成年人
正常成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在0.81.2克。例如,一位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4872克。这个范围能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修复和更新组织、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等。
2.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需求相对更高。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约为11.5克;青少年则根据年龄不同,1013岁每天每千克体重约1.21.4克,1418岁约1.11.3克。例如,12岁体重40千克的儿童,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4856克;16岁体重50千克的青少年,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5565克。蛋白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骨骼生长、智力发展等起着关键作用。
3.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也有所减弱,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建议在11.2克。例如,一位70岁体重55千克的老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5566克。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减少肌肉流失,预防肌少症等老年疾病。
二、影响蛋白质摄入量的因素
1.性别
一般情况下,男性由于肌肉量相对较多,基础代谢率较高,对蛋白质的需求可能略高于女性。但如果女性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健身锻炼,其蛋白质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与男性无异。
2.生活方式
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蛋白质需求量会增加。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可达1.22克。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肌肉纤维会受到微小损伤,需要更多蛋白质来修复和增长肌肉。例如,一位经常进行力量训练的健身者,体重70千克,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可能需要84140克。而久坐不动的人群,蛋白质需求量相对较低,接近正常成年人下限即可。
3.病史
患有某些疾病会影响蛋白质的需求。如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蛋白质代谢产物排出困难,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天每千克体重0.60.8克,以减轻肾脏负担;而烧伤、创伤或术后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组织修复需要大量蛋白质,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可能需达到1.52克。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孕妇在孕期蛋白质需求逐渐增加,孕早期每天额外增加5克蛋白质,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天分别额外增加15克和20克。例如,一位孕前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60克的孕妇,孕晚期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80克左右。哺乳期女性为满足乳汁分泌需求,每天需额外增加25克蛋白质。蛋白质对于胎儿生长发育、孕妇自身组织增长以及乳汁合成至关重要,缺乏蛋白质可能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和孕妇产后恢复。
2.素食者和纯素食者
这类人群由于食物来源限制,获取优质蛋白质相对困难。素食者可通过摄入豆类、坚果、全谷物等补充蛋白质,纯素食者更需精心搭配食物。例如,大豆及其制品是优质植物蛋白来源,每100克黄豆约含36克蛋白质。此类人群应注意食物多样化,以保证摄入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氨基酸,满足身体需求。
3.过敏人群
对某些蛋白质食物过敏的人群,如牛奶蛋白过敏、海鲜过敏等,需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其他蛋白质替代品,如深度水解奶粉、氨基酸奶粉(针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或用其他不过敏的蛋白质食物替代过敏食物,确保蛋白质摄入充足。
四、蛋白质摄入的注意事项
1.食物选择
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比例合适,易于人体吸收利用。例如,鸡蛋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成模式接近,是优质蛋白质的典范。同时,注意食物搭配,将不同来源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如谷类与豆类搭配。
2.摄入方式
蛋白质应均匀分配在一天的各餐中,避免集中在某一餐大量摄入。研究表明,每餐摄入2030克蛋白质,更有利于肌肉蛋白质合成。例如,早餐可选择一杯牛奶(约含8克蛋白质)、一个鸡蛋(约含7克蛋白质)和一小把坚果(约含5克蛋白质);午餐和晚餐可分别摄入1015克蛋白质的肉类或豆类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