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红肿疼痛发痒是怎么回事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丹毒
-多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好发于下肢。患者会出现脚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的还可能伴有发痒的情况。一般有皮肤破损等诱因,比如足部有微小伤口后细菌入侵。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机体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患病,像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生活方式上,长期不注意足部卫生、局部皮肤有损伤未及时处理等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蜂窝织炎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引起。脚红肿疼痛发痒是常见表现,红肿范围常界限不清,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加剧。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蜂窝织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血管弹性降低等因素,也较易发病。生活中皮肤擦伤、刺伤等是常见诱因。
(二)真菌感染
1.足癣继发感染
-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当足癣患者搔抓等导致皮肤破损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脚红肿、疼痛、发痒的情况。足癣在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易滋生真菌,比如夏季多汗人群、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的人。儿童可能因与他人共用拖鞋等感染真菌,进而出现继发感染情况;成年人中从事特殊职业需要长时间穿不透气鞋的人群也较易患病。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接触性皮炎
1.原因
-足部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例如接触新换的袜子材质(如某些化纤材质)、新穿的鞋子(如某些劣质皮革)等。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接触新的玩具材质等导致足部接触性皮炎;成年人接触新的工作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引发。生活中接触这些致敏物质是主要诱因,发病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痒等症状。
2.特点
-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
(二)痛风性关节炎
1.机制
-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足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但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女性及年轻人群也有发病。高嘌呤饮食是重要诱因,如长期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饮酒等。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足部关节,如第一跖趾关节等,就会出现脚红肿、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痒的感觉。年龄较大、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三)创伤性因素
1.急性扭伤
-足部突然受到外力扭转等创伤,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出现红肿、疼痛,若伴有局部炎症反应可能会有发痒的情况。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玩耍时脚部扭伤;成年人运动时(如打篮球、跑步等)扭伤脚部较为常见。生活中运动不当、行走时踩空等是常见诱因。
2.慢性劳损
-长期过度使用足部,如长时间行走、跑步、站立等,导致足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出现脚红肿疼痛发痒。中老年人由于足部关节、肌肉等组织退变,更容易因慢性劳损发病;长期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也易出现慢性劳损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