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阵发性室上速如果不治疗后果会怎么样

一、阵发性室上速若不治疗的后果
1.反复心悸发作影响生活质量: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突然感觉心跳明显加快,可达150250次/分钟。这种心悸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严重干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例如,对于上班族可能会因频繁发作无法专注工作;学生可能会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2.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严重并发症:长期不治疗,频繁发作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快速跳动时,心脏舒张期缩短,心脏充盈不足,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这可能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如脑供血不足可出现黑矇、晕厥,严重时甚至会摔倒导致骨折、颅脑损伤等意外。而对于本身就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3.导致心肌病:若阵发性室上速长期反复发作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心脏长期处于快速跳动状态,心肌会逐渐肥厚、扩大,最终可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和预后。
4.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心脏节律异常时,心脏内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液容易在心脏内形成涡流,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流向全身各处血管,造成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如肺栓塞可导致患者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脑栓塞则可能引起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药物
1.腺苷:能迅速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发作,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
2.维拉帕米: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减慢房室结传导,从而终止心动过速。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阵发性室上速发作可能对心脏功能影响更大,且发作时表述症状可能不够清晰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若孩子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因为儿童心脏储备能力相对较弱,长期发作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时,更容易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导致严重后果。同时,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在使用治疗药物时,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老年人发作时应立即就医,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发生阵发性室上速时,不仅自身面临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供血供氧。在治疗上,用药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孕妇若出现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病情,选择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因为孕期生理状态特殊,心脏负担加重,发作可能对母婴安全构成更大威胁。
四、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
1.年龄:年轻人身体机能较好,阵发性室上速发作若未及时治疗,短期内可能对生活影响较大,但心脏功能储备相对充足,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若长期不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负担加重,仍可能出现心肌病等严重后果。老年人因心脏及各脏器功能衰退,发作时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因此,老年人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2.性别: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增加阵发性室上速发作风险。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男性若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发作风险,应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3.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的人群,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易诱发阵发性室上速。此类人群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学会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经常喝咖啡、浓茶的人群,因咖啡因、茶碱等成分可兴奋心脏,也易引发发作,应减少饮用。
4.病史:有心脏病家族史、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等人群,发生阵发性室上速风险更高,且不治疗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也更大。这类人群需定期体检,监测心脏情况,一旦发作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