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体温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2025年07月30日
麦惠如
麦惠如主治医师普内科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表现为体温高于正常范围(成人腋下体温>37.3℃)。

2.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体温升高时皮肤及呼吸道不显性失水增加、机体代谢加快致水分消耗增多等有关,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口渴等表现。

3.舒适的改变:与体温升高引起全身不适(如头痛、肌肉酸痛等)相关。

二、护理措施

(一)体温监测

1.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4小时测量1次,高热时可每1~2小时测量并记录,观察体温变化趋势及热型,如稽留热、弛张热等,同时留意伴随症状(如咳嗽、流涕、皮疹等),为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2.对于儿童,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需注意测量体温时的准确性及观察体温波动的敏感性,可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如腋下、口腔或直肠,根据年龄选择)。

(二)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体温<38.5℃时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可选用温水擦浴(水温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10~15分钟;或使用冰袋冷敷(放置于前额、颈部两侧等部位),但需注意避免冻伤,尤其儿童皮肤娇嫩,冰袋外需包裹毛巾。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不宜采用酒精擦浴,因其皮肤薄嫩,酒精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

2.药物降温:体温≥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降温,但儿科应谨慎使用,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且需严格遵循年龄相关禁忌,避免滥用。

(三)补充水分与营养

1.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入量需保证2000~3000ml,以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儿童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液体摄入充足。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粥类等,满足机体高代谢需求,儿童需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及易吸收性。

(四)保持舒适

1.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机体耗氧量,利于体温下降。

2.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度适宜(一般18~22℃),湿度40%~60%,衣着宽松、透气、棉质,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因汗液刺激引起不适。

(五)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尤其注意儿童及老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儿童体温骤升易引发惊厥,老人可能因体温升高出现循环功能改变。

2.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状态及尿量等,若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尿量明显减少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六)特殊人群护理

1.儿童:体温升高时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保暖,及时根据体温调整衣物,防止因包裹过严加重散热不良;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预防高热惊厥;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补充水分。

2.老人:体温升高时需关注其循环状态,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引发低血压等情况;注意观察老人的意识状态,部分老人可能在体温升高时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饮食上需保证营养供给,同时考虑老人消化功能可能较弱,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小儿高热惊厥降温护理多久测一次体温
郑春华
郑春华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1日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高热惊厥时降温护理后0.5至1小时复测体温评估初步效果未达预期需调整方案,体温波动明显者每15到30分钟监测掌握动态,体温趋于稳定后改为每1到2小时测量且需考虑小儿年龄及既往高热惊厥史依儿科原则科学护理体现人文关怀。
36.2℃体温正常吗
赵瑞贞
赵瑞贞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01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36.2℃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正常范围有差异,成人、儿童、老年人考量有别,测量时需注意方法规范及环境个体等因素影响,无异样表现通常属正常情况。
腋下温度和人体温度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7月31日
腋下温度测量前要擦干腋下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腋窝深处且上臂夹紧,测量5-10分钟;正常成年人腋下温度范围是36℃-37℃有生理性波动,人体体温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影响,腋下温度属外周体温准确性稍差但日常常用,儿童测时需安抚防哭闹
体温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韩敦正
韩敦正主治医师
2025年07月30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诊断包括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体液不足的危险;护理措施有通过物理降温、环境调节降低体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病情观察,鼓励多饮水等补充营养水分,及时更换衣物等皮肤护理,还有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的特殊护理要点。
体温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是什么
贺建新
贺建新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30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护理诊断包括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及体液不足的危险,护理措施有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密切监测病情、补充营养水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适宜环境,还有针对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特殊护理要点。
体温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麦惠如
麦惠如主治医师
2025年07月30日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针对体温过高、体液不足的危险、舒适的改变等护理诊断开展工作,包括定时监测体温观察变化及热型等,体温<38.5℃优先物理降温,≥38.5℃且物理降温不佳可药物降温,鼓励多饮水并给予高热量等易消化饮食,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房舒适,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儿童需注意
小孩体温35.2度怎么办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9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小孩体温低时先排查环境因素或保暖不足并处理,保暖后体温有回升趋势且一般情况佳可继续观察,若保暖后仍持续偏低或伴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未完善要依气温调穿着,保暖操作轻柔迅速,异常速就医。
小儿高热惊厥降温护理多久测一次体温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每5至10分钟测体温以掌握体温动态,采取降温措施时每15至30分钟测体温了解降温效果,惊厥停止体温开始下降后改为每1至2小时测体温,低龄小儿因体温调节不完善更需持续关注体温变化确保病情稳定。
为什么一到下午体温升高
李德强
李德强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人体体温具昼夜周期性波动且下午稍高属正常生理现象,活动增多可致生理性体温升高,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会致下午体温异常升高,儿童体温调节未完善需关注异常,老年人代谢及调节功能减退需重视,女性月经周期中黄体期因孕激素影响下午体温略有升高需留意相关情
为什么一到下午体温就升高
李晓春
李晓春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浙医二院
下午体温升高可因正常生理节律致下午代谢相对活跃稍高,细菌感染时细菌毒素等刺激免疫引发炎症致下午体温升高更明显,病毒感染时免疫应答在下午加剧促使体温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因慢性炎症下午反应活跃致体温升高,甲亢因甲状腺激素多代谢率高下午体温上升,儿
为啥每天下午体温升高
林丽华
林丽华主治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三明市第一医院
人体体温存昼夜节律性波动由生物钟等调控,病理因素包含感染性疾病里结核杆菌致午后低热、慢性感染致体温调节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体温调节,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致产热增加体温偏高,特殊人群中儿童体温升高需警惕感染,老年人午后体温升高要排查慢性炎症、肿瘤等。
为什么下午体温就高
孙晓雷
孙晓雷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天津医院
人体体温下午偏高涉及正常生理节律中昼夜节律调控、活动与代谢时活动量增加及代谢率上升,也可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疾病打乱体温调节,还受儿童体温调节不完善、老年人基础代谢及慢病影响、女性特殊生理阶段激素变化等特殊人群特点影响。
体温在下午会莫明升高怎么回事
张威
张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下午体温莫名升高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因昼夜节律、进食等致轻度升高可恢复;病理性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其他感染及慢性感染灶)、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肿瘤性疾病等表现;儿童需警惕感染性疾病并观察伴随症状,老年人重点排查感染、肿瘤,女性生理期
这几天下下午体温会升高是怎么回事
刘娟
刘娟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下午体温升高有生理性因素(正常生理波动、环境及活动影响)和病理性因素(感染性疾病如结核及其他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如内分泌、自身免疫、恶性肿瘤),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未完善、老年人需重视潜在疾病、女性激素变化可致波动,若近期下午体温持续超正常范围或伴其他异常
为什么一到下午体温就会升高
金伟权
金伟权副主任医师
2025年07月28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通常清晨低下午略高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生物钟调控,白天活动代谢增多及激素如皮质醇影响致下午产热增加体温升高,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因炎症等可致下午体温升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活动多易升且需注意非药物干预,老年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