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包括哪些项目

一、一般体格检查
1.身高与体重:身高反映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体重则与营养状况等相关。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可初步评估身体的基本发育和营养状态。对于儿童来说,身高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能反映其生长发育是否符合相应年龄段的标准;成年人则可依据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²(m²),用于初步判断体重是否过重或过轻。
2.血压测量: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血压范围不同,儿童血压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成年人正常血压一般收缩压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高血压或低血压都可能提示身体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相关,低血压可能与贫血、内分泌疾病等有关。
3.心肺听诊:通过听诊心脏和肺部的声音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是否正常。心脏听诊可了解心率、心律是否规整,有无杂音等;肺部听诊能发现是否存在异常呼吸音,如啰音等,有助于初步筛查心肺疾病,像肺炎、心律失常等疾病可能通过心肺听诊发现异常迹象。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白细胞计数可反映身体是否有感染等炎症反应,白细胞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等情况,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用于评估是否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其原因可能有缺铁、溶血等;血小板计数则与凝血功能相关,血小板过低易导致出血倾向,过高可能与血液疾病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儿童的血常规指标会随年龄变化而不同。
2.生化检查
-肝功能:主要包括转氨酶(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转氨酶升高常提示肝细胞受损,可能与肝炎、药物肝损伤等有关;胆红素异常可能反映肝胆系统疾病,如黄疸等;白蛋白与肝脏的合成功能相关,白蛋白降低可能与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有关。
-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肌酐和尿素氮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受损,常见于肾炎、肾衰竭等疾病。不同年龄阶段的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肾功能还在发育过程中,其正常范围与成年人有所差异。
-血糖: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等。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在3.9-6.1mmol/L,用于筛查糖尿病等糖代谢异常疾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会升高,而低血糖时血糖会降低。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血糖检查尤为重要。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同人群的血脂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例如老年人的血脂控制目标可能与年轻人不同。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可观察肺部的形态、结构,有助于筛查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通过胸部X线能发现肺部是否有阴影、结节等异常病变。对于长期吸烟、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胸部X线检查是常见的筛查项目。
2.腹部超声:可以检查肝、胆、胰、脾、肾等器官的形态、大小及有无病变。例如,通过腹部超声可发现肝脏是否有囊肿、肿瘤,胆囊是否有结石、息肉,肾脏是否有结石、囊肿等。对于有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的人群,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儿童,腹部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发育情况和是否存在病变。
四、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心脏节律是否正常,有无心肌缺血等情况。对于有胸痛、心悸等症状的人群,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电图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年人有差异。
2.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视力检查可了解视力是否正常,有无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眼压检查用于筛查青光眼等疾病;眼底检查能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有助于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等。对于有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的人群,眼科检查必不可少,儿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并及时干预。
3.口腔科检查: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如牙齿、牙龈等情况。可发现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对于儿童,定期进行口腔科检查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预防龋齿等问题的发生。
不同人群的体检项目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可能需要重点增加心脑血管相关的检查项目,如颈动脉超声等,以筛查血管是否有动脉硬化等情况;孕妇的体检项目则会包括妇科超声、唐氏筛查等特殊项目来保障母婴健康。在进行体检前,应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组合,并且要遵循体检机构的相关要求,如体检前的空腹、饮食禁忌等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