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的功能作用

一、代谢功能
1.糖代谢: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它能将进食后吸收的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又能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例如,在进食后的消化吸收阶段,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肝脏会大量合成糖原,如肝糖原,这一过程受到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而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肝脏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供能,相关研究表明,正常肝脏的糖原合成与分解机制能使空腹12-18小时后血糖仍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3.9-6.1mmol/L左右)以保证机体基本功能运转。
2.脂类代谢:肝脏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和分解等过程。它能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磷脂等,并将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同时,肝脏还能将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或者转化为酮体等。在脂类消化方面,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是脂类消化吸收的重要乳化剂,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例如,当摄入高脂肪食物后,肝脏分泌胆汁进入肠道,协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并且肝脏会根据机体脂类代谢情况调整自身的脂类合成与分解活动,如在高脂饮食后,肝脏可能会加速脂肪酸的合成并以脂蛋白形式转运出去,避免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
3.蛋白质代谢: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场所,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血浆蛋白均由肝脏合成,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同时,肝脏还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将氨基酸进行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这是体内氨的主要解毒方式。例如,当机体摄入蛋白质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后运输到肝脏,肝脏利用这些氨基酸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以及血浆蛋白等。而且,肝脏通过尿素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氨的平衡,这一过程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若肝脏功能受损,尿素合成障碍,会导致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二、生物转化功能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是指机体将一些非营养性物质(如药物、毒物、激素、代谢产物等)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使其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生物转化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反应类型。例如,药物进入体内后,大部分在肝脏经过生物转化被代谢。以苯巴比妥为例,它在肝脏中主要通过氧化等反应进行代谢,使其极性增加,更容易排出体外。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因素,新生儿肝脏的生物转化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等非营养性物质的代谢能力较弱,所以新生儿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剂量和用药间隔都要严格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性别因素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女性对某些药物的生物转化速度可能与男性略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会诱导肝脏中某些酶的活性,影响药物等的代谢;病史方面,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生物转化功能下降,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药物半衰期延长,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等情况。
三、分泌和排泄功能
1.胆汁分泌:肝脏每日分泌大量胆汁,胆汁的主要成分包括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胆汁通过胆管系统输送到胆囊储存和浓缩,当进食后,胆囊收缩,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吸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例如,高脂肪食物刺激肠道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排出增加,帮助消化脂肪。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也受多种因素调节,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当肝脏病变时,胆汁分泌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胆汁淤积等问题,如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胆汁分泌异常,进而影响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出现厌油、皮肤黏膜黄染等症状。
2.排泄功能:除了胆汁排泄外,肝脏还能将一些代谢产物、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经尿液排出体外。例如,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胆红素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形成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小部分结合胆红素可被肠道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尿胆原经肠道吸收后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还有一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由肾脏排出体外。肝脏的排泄功能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若肝脏排泄功能障碍,会导致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