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牙后几个小时一直在流血

一、可能原因
(一)局部因素
1.创口残留组织:拔牙后创口内若残留炎性肉芽组织,会影响凝血块形成,导致持续出血,常见于拔牙后未彻底清理创口的情况。
2.软组织撕裂:拔牙过程中若软组织撕裂未妥善缝合,创口无法正常闭合,会持续渗血。
3.牙槽骨骨折:拔牙时牙槽骨受外力影响发生骨折,骨折端可能损伤血管引发出血。
4.小血管破裂:拔牙创口内的小血管破裂后,若未及时止血,会导致持续出血。
(二)全身因素
1.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时,拔牙后血管压力大,易导致创口出血不止,尤其本身有高血压病史且未规律服药者。
2.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凝血,易引发拔牙后长时间出血。
3.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拔牙后出血。
二、应对措施
(一)局部紧急处理
1.咬合纱布:患者应坐下,头部微向前倾,将清洁纱布卷咬在创口处,用力咬合,一般保持30-60分钟后更换纱布,通过压迫创口促进凝血。
2.复诊处理:若咬合纱布后仍持续出血,需尽快复诊,医生会检查创口,可能采取重新缝合止血、清除凝血块后填塞碘仿纱条等方法处理。
(二)全身因素干预
1.高血压:若因高血压导致出血,需监测血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同时针对拔牙创口进行止血处理。
2.血液系统疾病: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出血,需及时与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协作,评估凝血功能后采取相应治疗,如补充血小板、纠正凝血因子异常等。
3.肝脏疾病:有肝脏疾病史者拔牙前需评估凝血指标,拔牙后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若出血异常,需针对肝脏疾病进行相应处理以改善凝血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拔牙后出血需家长密切协助,因儿童可能不配合咬合纱布,家长要轻柔固定纱布,避免儿童剧烈哭闹,防止因哭闹致血压升高加重出血,同时注意观察儿童口腔出血情况,若出血不止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拔牙后要关注基础疾病,尤其是高血压,需监测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平稳范围,拔牙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血压波动引发出血,若出现出血情况应及时就诊。
(三)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肝脏疾病者
此类患者拔牙前需经多学科评估,充分了解凝血功能状况,拔牙后要加强创口观察,定期复诊,若出现异常出血表现,要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