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病因方面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后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一般传染性相对较弱,健康人群均可能患病,通常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普通感冒的发病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人群的易感性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普通感冒病情相对较局限,基础病史对普通感冒发病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有基础病史者患普通感冒后可能会使基础病情波动。
症状表现方面
新冠肺炎:症状多样,常见症状有发热(可为低热至高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也有部分儿童仅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发热症状不明显,而更易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
普通感冒:主要症状以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如流涕、鼻塞、打喷嚏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热,很少出现高热,全身症状可有轻度乏力、头痛等,通常不会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不同性别、生活方式人群症状表现差异不大,主要围绕上述呼吸道卡他症状及轻度全身症状。
影像学表现方面
新冠肺炎:早期胸部影像学可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同年龄患者影像学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患者肺部影像学改变可能相对较轻,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情况不同,影像学改变在进展速度等方面有差异。
普通感冒:胸部影像学通常无明显异常改变。
诊断方法方面
新冠肺炎: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等中的病毒核酸)、基因测序等,血清学检查可检测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等。不同年龄人群在核酸检测采样等操作上可能因配合度等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采样操作;老年患者在采样时需考虑其身体状况,避免因采样导致不适加重等情况。
普通感冒: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一般结合患者有受凉等诱因及典型的呼吸道卡他症状即可初步诊断,通常无需复杂的实验室及影像学特殊诊断手段,除非是要与其他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鉴别时可能会进行简单的病毒检测等,但一般不作为常规。
治疗及预后方面
新冠肺炎:目前主要采取隔离治疗措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治疗,如轻型患者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重型、危重型患者需在定点医院接受救治,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药物选择及治疗强度需谨慎;老年患者由于多有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变化,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危重症患者预后较差,可能留有后遗症。
普通感冒: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缓解鼻塞可使用减充血剂,止咳可使用止咳药物等,通常预后良好,病程多在1周左右可自愈。不同性别、生活方式人群预后差异不大,基础病史对普通感冒预后的影响主要是基础病史患者患普通感冒后一般不会加重基础病的预后,但需注意普通感冒可能会诱发基础病的波动,所以有基础病史者仍需关注自身状况,普通感冒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水等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