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能吃什么药

一、口服降糖药物
(一)二甲双胍
1.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等额外益处。
2.适用人群: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注意肾功能情况,对于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
(二)磺酰脲类药物
1.作用机制: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常见药物如格列本脲等,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可能会有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2.适用人群: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低血糖风险等问题。
(三)格列奈类药物
1.作用机制:属于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
2.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关注低血糖等情况。
(四)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常见药物如吡格列酮等,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可能有水肿、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2.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但对于有心衰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药物如阿卡波糖等。
2.适用人群: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胃肠功能紊乱者需谨慎。
二、注射用降糖药物
(一)胰岛素
1.作用机制:外源性胰岛素补充能直接降低血糖,根据作用时间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等)、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等)及预混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
2.适用人群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慢性并发症、妊娠等情况下需使用胰岛素。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等,儿童使用胰岛素需密切监测血糖并调整剂量,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低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情况。
(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1.作用机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等益处。常见药物如利拉鲁肽等。
2.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伴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对于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三)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灭活,增强GLP-1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常见药物如西格列汀等。
2.适用人群: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