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正常体温多少度

一、儿童正常体温范围
1.口腔温度:儿童口腔温度的正常范围一般在36.3℃37.2℃之间。测量时需将体温计置于舌下,紧闭口唇,测量5分钟。但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可能不配合含体温计,所以该方法更适用于年龄较大且能配合的儿童。
2.腋下温度:正常腋下温度范围在36.1℃37℃。测量时应将腋窝汗液擦干,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并夹紧,测量510分钟。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多数年龄段儿童。
3.直肠温度:正常直肠温度范围为36.5℃37.7℃。测量时需将体温计润滑后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3分钟。直肠温度能较好反映人体深部温度,但因操作相对复杂且对儿童刺激性较大,一般用于不能配合口腔或腋下测量的婴幼儿。
二、影响儿童体温的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段儿童体温略有差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体温可能相对偏高。
2.性别:一般而言,女孩体温略高于男孩,这种差异在青春期更为明显,主要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3.生活方式:剧烈运动、进食、哭闹等可使儿童体温暂时升高;衣着过厚、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影响体温。睡眠状态下,儿童体温会稍有下降。
4.病史:既往有感染性疾病史、免疫性疾病史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机制。例如,曾患川崎病的儿童,在疾病恢复期体温调节可能仍需一段时间恢复正常。
三、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前:确保体温计度数在35℃以下,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无损。
2.测量中:按照正确方法测量,口腔测量时防止儿童咬碎体温计;腋下测量要保证体温计和皮肤充分接触;直肠测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3.测量后:读取体温计度数时,保持体温计水平,避免晃动。若对测量结果有疑问,可重新测量。
四、体温异常判断及处理
1.发热:当腋下温度≥37.5℃,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5℃时,可判断为发热。低热为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40.1℃。低热时可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松开衣物、多喝温水、使用退热贴等。
2.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为低体温,常见于保暖不当、疾病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等。应及时给儿童添加衣物、提高环境温度。
3.用药逻辑:优先非药物干预,若体温过高或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用药。儿童常用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使用时需注意年龄禁忌,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五、特殊人群提示
1.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更差,要更加注意保暖,密切监测体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55%65%。
2.免疫缺陷儿童:这类儿童感染风险高,体温稍有异常需及时就医,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对感染产生典型的发热反应。
3.肥胖儿童:由于脂肪组织导热性差,可能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测量时可适当延长测量时间,并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体温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