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的血压多少是正常

一、成年人正常血压的界定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成年人正常血压的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这里的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管壁的压力。
(一)正常高值血压
收缩压在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属于正常高值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未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血压正常者明显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随着时间推移,发展为高血压的概率较高,且这类人群往往存在一些潜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会进一步促进血压向高血压方向发展。
二、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对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会逐渐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这可能导致血压有升高的趋势。一般来说,老年人(年龄≥65岁)的血压正常范围虽然仍遵循上述标准,但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例如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较为常见。在测量老年人血压时,需要测量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因为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减退,体位变化时可能出现血压明显变化,若收缩压在3分钟内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头晕等不适,可能提示体位性低血压。
(二)性别因素
在成年前期,男性和女性血压水平差异不大。但在更年期后,女性血压升高的幅度可能相对男性更为明显,这与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应更加关注血压变化,定期测量血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血压稳定。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高盐饮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每天摄入盐量超过6g,会使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而富含钾、钙、镁的饮食则有助于降低血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
2.运动:缺乏运动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适量的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帮助增强心血管功能,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相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减缓,容易出现肥胖等问题,进而增加血压升高的可能性。
3.吸烟与饮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应更少,孕妇则应绝对戒酒。
(四)病史因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相对更严格,一般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因为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协同作用会加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如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等。
2.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患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体内水钠代谢和血压调节机制,容易出现高血压。这类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更加谨慎和严格,可能需要联合多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同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三、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监测重要性
定期监测血压对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定期测量血压。例如,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应至少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以便及时察觉血压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二)监测方法
1.测量工具: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前应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电子血压计相对比较方便、准确,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如袖带的大小要合适,袖带应平整地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3cm处等。
2.测量时间:可以选择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测量血压,如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等。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人群,还可以在白天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以全面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
总之,了解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以及不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并通过正确的血压监测来关注自身血压状况,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