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哮喘药物长期使用有无副作用

2025年05月28日 22:10:52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哮喘药物长期使用存在副作用

1.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口腔局部副作用,如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这是因为激素抑制了口腔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为念珠菌滋生创造了条件。一项针对哮喘患者的观察性研究显示,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率约为5%-10%。对于全身系统,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生长速度减慢。

2.β₂受体激动剂:长期规律使用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可能导致β₂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反跳性增高,增加哮喘急性发作风险。而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长期使用可能有心血管方面副作用,如引起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研究表明,在某些使用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有一定程度上升。

3.白三烯调节剂:长期使用这类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等表现。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需引起重视。

二、不同人群使用哮喘药物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哮喘药物时,对药物副作用更为敏感。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身高增长情况,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评估生长发育。在选择药物剂型和剂量时,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进行精准调整,优先选择儿童适宜剂型,如气雾剂搭配储物罐等,以提高药物吸入效果,减少副作用。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用β₂受体激动剂时,更易出现心血管副作用,如原有心律失常的老年人,使用后心律失常可能加重。同时,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长期使用哮喘药物,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副作用发生风险。

3.孕妇:孕期使用哮喘药物,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目前研究认为低剂量使用相对安全,但仍需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致畸风险或不良影响的药物,用药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权衡哮喘控制不佳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与药物副作用之间的利弊。

4.有特定病史人群:有青光眼病史的患者,使用含有抗胆碱能成分的哮喘药物时,可能诱发青光眼发作,导致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需慎用此类药物。有精神病史,如抑郁症的患者,使用某些哮喘药物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加重精神症状,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

三、减少哮喘药物副作用的建议

1.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复诊,医生根据哮喘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控制哮喘,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暴露,降低副作用发生几率。

2.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至关重要,如使用气雾剂时,要在吸气开始时按下药罐,缓慢深吸气并屏气等。正确操作可使药物有效到达气道,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沉积,降低局部副作用。可向医生或护士请教,必要时观看规范操作视频,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呼吸道刺激,降低哮喘发作频率,从而减少药物使用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干燥或空气污染严重时运动,可选择在室内进行有氧运动,如瑜伽、游泳等。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控制哮喘和减少药物副作用有积极作用。

变异性哮喘的症状
赵瑞贞
赵瑞贞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0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变异性哮喘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且夜间及凌晨加重,部分患者有胸闷感一般无明显喘息气促等典型发作表现但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喘息,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如儿童需家长留意呼吸情况老年感知不敏感需家人关注,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咳嗽性哮喘症状
杨竹生
杨竹生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9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咳嗽性哮喘主要症状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凌晨、运动后易加重,部分患者伴不典型哮喘症状如胸闷,有过敏史人群患病风险高,儿童因表达受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夜间或运动后不明原因干咳情况及时就医排查。
小儿哮喘分哪几类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哮喘按病因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多由接触过敏原引发属Ⅰ型变态反应有先兆症状等表现,内源性常无明显过敏原接触史由感染等诱发机制复杂起病较缓先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等;按病情严重程度分间歇发作轻度症状每周少于1次等按需用速效β₂受体激动剂等、轻度持续每周1次以上等
感冒咳嗽哮喘怎么办
王明轩
王明轩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6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冒应对分一般人群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普通感冒多可自限症状明显可对症处理儿童需保证液体摄入发热时依情况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需保暖监测体温症状不缓解或有新症状及时就医咳嗽应对一般人群轻度咳嗽无需镇咳可通过避免刺激缓解剧烈咳
变异性哮喘怎么办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28日
中日友好医院
变异性哮喘即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且夜间及凌晨明显,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等并排除其他致慢性咳嗽疾病,治疗需综合考虑,通过避免环境及生活方式等诱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药物、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等非药物干预,儿童患者要注
支气管炎哮喘特效药有哪些
赵瑞贞
赵瑞贞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9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支气管舒张剂中β₂受体激动剂可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速效如沙丁胺醇气雾剂,长效如沙美特罗;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舒张支气管,常与β₂受体激动剂联合用于有吸烟史老年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首选,
怎么判断是变异性咳嗽哮喘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9日
中日友好医院
变异性咳嗽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及凌晨明显、部分伴咽喉痒,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肺功能检查中支气管激发和舒张试验阳性有意义,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能相关,过敏原检测呈阳性提示过敏因素参与,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可排除其他病,咳
支气管炎哮喘治疗有什么方法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9月17日
中日友好医院
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其他措施,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含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静脉用),免疫治疗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他措施包括避免触发因素(接触变应原、呼吸道感染、刺激性气体和冷空气)及健康教
哮喘慢阻肺的症状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8月29日
哮喘常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喘息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气急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是胸部有压迫感咳嗽可能是唯一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儿童易在玩耍中出现气急喘息等成年相对更典型;慢阻肺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劳力时出现后
哮喘慢阻肺用什么药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8月29日
哮喘慢阻肺常用药物分支气管舒张剂(如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性和口服)、祛痰剂、茶碱类药物;不同人群用药有特点,儿童需谨慎选药、老年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正确吸入、妊娠期哺乳期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婴儿影响;非药物干预很重要,包括避免触发因
慢阻肺哮喘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8月29日
慢阻肺哮喘即同时具哮喘和慢阻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症状有不同年龄段的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等体征有双肺哮鸣音等诊断靠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FEV₁/FVC比值)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治疗分药物(支气管
哮喘慢阻肺都有哪些治疗办法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8月29日
哮喘治疗包括避免触发因素,不同年龄人群触发因素不同、要注意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因素,药物治疗有缓解药物如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和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慢阻肺稳定期治疗需戒烟、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及康复治疗,急性加重期要确定病情严重
治疗哮喘病慢阻肺方法有哪些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8月29日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甲基黄嘌呤类)、糖皮质激素(吸入型、口服、静脉用)、控制性药物(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药物缓释制剂)、免疫调节剂(脱敏疗法、免疫球蛋白);非药物治疗有避免触发因素(哮喘患者避过敏原等,慢阻肺患者避有害颗
哮喘慢阻肺怎么治疗
刘志罡
刘志罡主治医师
2025年08月29日
黑龙江省医院
哮喘是具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相关症状,慢阻肺是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呈进行性发展有相应主要症状两者均致气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和肺功能;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
哮喘是慢阻肺吗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8月29日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异质性疾病,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等,可逆气流受限,缓解期可正常,影像发作期过度通气,治疗用激素等个体化,预后部分反复发作;慢阻肺是持续气流受限的疾病,中年以上多见,有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等,持续气流受限,影像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