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尾炎怎么检查的出来

一、阑尾炎的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医生通过按压患者腹部,寻找压痛点。阑尾炎典型的压痛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此处压痛对阑尾炎诊断有重要意义。若炎症波及腹膜,还会出现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提示阑尾可能已穿孔或炎症较重。
结肠充气试验: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手压迫左下腹降结肠区,再沿结肠逆行向上挤压,如引起右下腹疼痛,即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阑尾炎。其原理是挤压结肠使气体冲向盲肠和阑尾,引起炎症部位疼痛。
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大腿后伸,若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因为此时腰大肌紧张,刺激到阑尾周围的炎症组织。
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若出现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多为盆腔位阑尾。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多数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会升高,一般可达到(102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常超过80%。这是由于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使白细胞生成和释放增加。但也有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可在正常范围,尤其在阑尾炎早期或机体反应较差时。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阑尾炎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升高,有助于判断炎症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其升高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一般在发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阑尾炎常用的方法。可发现肿大的阑尾,表现为盲肠末端的管状低回声结构,直径常大于6mm,阑尾壁增厚,呈“靶环征”。还能观察到阑尾腔内有无粪石、积液,以及阑尾周围有无脓肿形成。对于小儿、孕妇等特殊人群,超声检查因其无辐射,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CT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能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阑尾周围的渗出、脓肿等情况。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诊断困难的患者,CT检查优势更为明显。CT图像上可见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渗出,有时还能发现阑尾腔内的高密度粪石影。
MRI检查:MRI检查同样无辐射,对于孕妇等不宜接受CT检查的患者,在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MRI检查。MRI能多方位成像,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清晰显示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
二、不同人群检查时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特点: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检查时需耐心细致。儿童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穿孔率较高,所以一旦怀疑阑尾炎,应尽快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超声检查是儿童阑尾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查时需取得患儿配合,必要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患儿引起哭闹,影响检查结果判断。
2.孕妇
特点:孕妇生理状态特殊,阑尾炎症状可能被妊娠相关的生理变化掩盖,诊断难度较大。同时,孕期用药和检查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注意事项:超声检查是孕妇阑尾炎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多次检查动态观察阑尾情况。如超声难以明确诊断,MRI检查可作为补充,但一般不建议在孕早期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注意避免压迫子宫,询问病史要详细了解孕期情况。
3.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较迟钝,腹肌萎缩,阑尾炎时腹部体征常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且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
注意事项:对于老年人,不能仅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就排除阑尾炎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近期用药情况等。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三、温馨提示
1.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阑尾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痛程度、有无发热、呕吐等,及时向医生反馈。因儿童病情变化快,一旦怀疑阑尾炎,应尽快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阑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孕妇:孕期若出现腹痛,不要自行判断或盲目用药,应立即就医。检查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周等详细孕期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及家属要提高对阑尾炎的认识,即使腹痛症状不严重,也不能忽视。若有腹部不适,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同时,老年人在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便于医生综合判断。
2.生活方式建议
饮食方面: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少阑尾炎的发生风险。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肠道功能紊乱诱发阑尾炎。
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减少肠道感染的机会,降低阑尾炎发病几率。
四、治疗药物(仅列举名称)
1.头孢曲松
2.甲硝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