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跟疼是什么原因

足跟疼的常见原因
跟骨骨刺:长期的行走、站立等劳损,会使跟骨部位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导致骨膜下出血,进而形成钙化,产生跟骨骨刺。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更易发生,常与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体重过重等因素有关。当骨刺刺激周围组织时,就会引起足跟疼痛,尤其是在晨起刚下地行走时疼痛较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又会加重。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前足的一层结缔组织,长时间的跑步、跳跃、长时间站立等运动或工作,会使足底筋膜受到过度牵拉,引起无菌性炎症。运动员、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足跟内侧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疼痛加剧,活动后可暂时缓解,但随着活动增加,疼痛又会加重。
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的坚韧纤维组织,运动损伤、过度使用等情况容易引发跟腱炎。比如突然增加运动量、运动姿势不正确等。常见于运动员及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跟腱炎患者会感到足跟上方跟腱部位疼痛、肿胀,按压跟腱时疼痛明显,活动踝关节时疼痛加剧,严重时行走都会受到影响。
跟骨高压症:跟骨内压力增高导致足跟疼痛,可能与跟骨内血管畸形、骨内静脉淤滞等因素有关。中青年人相对较多见,长时间行走、站立后足跟疼痛症状会加重,休息后可有所减轻。
外伤:足跟部受到直接撞击,如重物砸伤、脚部扭伤等,会引起足跟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有明确的外伤史,不同程度的外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足跟疼痛表现,轻度外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疼痛,而严重外伤可能会导致足跟骨折等严重情况,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
其他原因:
-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足跟部位,引起足跟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常累及多个关节,除了足跟疼还会有关节的肿胀、僵硬等表现;痛风性关节炎则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有关,多在夜间突然发作,疼痛较为剧烈,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
-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引起足跟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足部感觉减退、麻木等症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足跟疼可能是其中一种表现。
-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足跟的负担,长期下来容易引起足跟疼痛。肥胖人群由于身体重量对足跟的压力较大,使得足跟部位的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和劳损,从而引发疼痛。
对于足跟疼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中老年人出现足跟疼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和站立,选择合适的鞋子;运动员出现跟腱炎等情况需要适当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糖尿病患者出现足跟疼要严格控制血糖等。如果足跟疼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