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low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肠道的出血,包括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可由肠道恶性肿瘤、肠道息肉、肠道炎症性疾病、憩室等多种疾病引起,患者可表现为血便、黑便、腹痛、贫血等,失血过多的患者也可出现休克。对急性大量出血的患者首先应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待出血停止或出血量减少后再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慢性出血及隐性出血则应及早进行原发病的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1.恶性肿瘤
最常见,占下消化道出血的半数以上,尤其是结直肠(大肠)出血更是以恶性肿瘤为多。恶性肿瘤所致的出血以慢性出血多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肠道恶性淋巴瘤、小肠平滑肌瘤(肉瘤)及结直肠癌。
2.息肉类疾病
肿瘤性、错构瘤性息肉较易发生出血。
3.炎症性疾病
肠结核(特别是溃疡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等均可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4.憩室
肠道憩室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国人的发病及出血率均较低。憩室出血的原因在于:①多有异位的胃腺泌酸引发溃疡(小肠的憩室多因此出血)。②憩室内潴留物不易排出而诱发炎性溃烂(多累及结肠憩室)。
5.血管畸形
对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既可明确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
6.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肠道
①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Behcet病等;恶性组织细胞病;尿毒症性肠炎。②腹腔邻近脏器恶性肿瘤浸润或脓肿破裂侵入肠腔均可引起出血。
7.原因不明
5%左右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例未能找到其确切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