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该如何治疗
一、急救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小儿惊厥时容易发生呕吐,头偏向一侧可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这是基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其气道相对狭窄,呕吐物易引起梗阻。
2.吸氧:有条件时给予吸氧,以保证患儿氧供,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因为惊厥会导致机体氧耗增加,吸氧可改善缺氧状态。
二、控制惊厥发作
1.药物治疗
-地西泮:为常用抗惊厥药物,静脉注射起效快,但需注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能抑制呼吸。小儿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给药,因为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
-咪达唑仑:也可用于控制惊厥发作,可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加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来发挥抗惊厥效应。
2.针刺疗法: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起到一定的辅助止惊作用,但针刺疗法需由专业人员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等操作规范,避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
三、寻找并治疗病因
1.感染性病因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需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抗生素治疗。小儿颅内感染时,由于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容易扩散,所以早期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高热导致惊厥。对于高热惊厥,要积极控制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小儿用药剂量和禁忌)。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容易引发惊厥,所以控制体温是关键。
2.非感染性病因
-颅内疾病:如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癫痫的治疗需根据癫痫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且要长期规律用药;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小儿颅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综合考虑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手术等治疗方式要充分评估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需进行血糖、血钙等检查明确诊断。低血糖时需及时补充葡萄糖,低血钙时需补充钙剂。小儿代谢相对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高,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所以要重视对代谢指标的监测。
四、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惊厥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表现等),以及意识状态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小儿病情变化较快,密切观察病情有助于早期干预。
2.休息与环境:保证患儿充足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小儿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身体恢复,安静舒适的环境可避免加重惊厥发作的诱因。
3.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水分摄入。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营养支持,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身体康复。
五、特殊人群考虑
1.新生儿:新生儿惊厥表现不典型,多为轻微抽动等,处理时更要谨慎。用药需严格遵循新生儿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新生儿器官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护理上要注意保暖等,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惊厥时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
2.婴幼儿:婴幼儿惊厥需特别注意避免再次诱发惊厥的因素,如高热等,家长要掌握正确的退热方法和惊厥发作时的急救处理初步知识,在医院外能进行简单有效的处理,同时要按时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