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眼底动脉堵塞,视力减退

2025年10月08日
温鑫
温鑫主治医师眼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眼底动脉堵塞导致视力减退的概述

眼底动脉堵塞是一种会引起视力减退的眼科急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眼底视网膜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多种因素可引发眼底动脉堵塞,比如血管栓塞(如胆固醇栓子、血栓等随血流阻塞眼底动脉)、血管痉挛、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可能有不同诱因,年轻人可能因血管炎症、凝血功能异常等,老年人则多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相关。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者会突然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存光感,可伴有视野缺损,比如某一区域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眼部检查可见眼底动脉变细、血流减慢等表现。

(二)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等检查设备观察眼底动脉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视网膜的缺血状态,这是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能直接发现眼底动脉是否有阻塞及阻塞的部位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了解视网膜层间的结构变化,血管造影检查(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眼底血管的循环情况,有助于明确动脉阻塞的范围和程度。

三、治疗原则

(一)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眼底动脉堵塞导致视力减退,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尽快恢复眼底动脉的血流。可尝试进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内压,促进眼底动脉血流恢复;也可让患者吸入含95%氧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

(二)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需通过合理的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糖尿病患者则要通过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等控制血糖,以稳定病情,减少对眼底血管的进一步损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发生眼底动脉堵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谨慎处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非药物的紧急处理措施应准确实施。同时要详细排查儿童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导致眼底动脉堵塞的因素,积极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眼底动脉堵塞导致视力减退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比如在使用可能影响血流或有其他系统副作用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要权衡治疗眼底动脉堵塞的益处和药物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过程相对较慢,要加强眼部及全身的护理,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视力减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需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帮助其适应视力变化后的生活。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治疗眼底动脉堵塞时,要考虑到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的影响。如果在孕期发生眼底动脉堵塞,用药需非常谨慎,尽可能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法;哺乳期女性用药也需评估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五、预防措施

(一)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减少眼底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二)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维持合适的体重;戒烟限酒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护全身血管健康,降低眼底动脉堵塞的发生几率。

(三)定期眼部检查

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血管的异常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导致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是怎么治疗
顾正宇
顾正宇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溶栓药物及改善循环药物)、激光治疗(全视网膜光凝)、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谨慎选治疗方案、老年要兼顾基础疾病控制、女性特殊时期治疗需更谨慎。
突发眼底动脉阻塞怎么办
田超伟
田超伟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西京医院
突发眼底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就医,急救措施有降低眼压、吸氧,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纤溶制剂,手术有动脉切开取栓,老年人要控基础病,儿童慎用药且遵儿科原则,有基础病者要注意治疗协同与安全。
眼底动脉堵塞治疗方法
张健
张健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眼底动脉堵塞属眼科急症需立即就医,采取扩张血管、降低眼压等措施,药物治疗有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切开取栓术、激光治疗,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儿童治疗需谨慎、老年要关注基础疾病控制、女性妊娠时要综合考虑、有基础疾病患者要考虑相互
眼底动脉堵塞,视力减退
温鑫
温鑫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眼底动脉堵塞是致视力减退的眼科急症发病机制与血管栓塞、痉挛、壁病变等有关不同人群诱因有别临床表现为视力骤降、视野缺损等诊断靠眼底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紧急处理和针对基础疾病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眼部检查来预防。
眼底中央动脉阻塞
宋燕
宋燕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底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发病机制是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致视网膜血液循环中断,临床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动脉变细、视网膜水肿混浊及黄斑樱桃红斑,诊断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眼部超声检查,治疗需紧急降眼压、吸氧、用血管扩张剂并控制基础疾病,预后与就诊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怎么治疗,请回答
刘蕾
刘蕾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溶栓药物及扩张血管药物)、手术治疗(动脉切开术、玻璃体切割术)和高压氧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需分别注意其不同情况,儿童慎选治疗方案、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及术后恢复、妊娠期女性权衡对
你好,咨询一下关于眼底动脉血管堵塞
胡颖
胡颖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是严重眼部血管病变致视力急剧下降等,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可致病因,有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可通过眼底检查、眼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需紧急治疗及针对基础病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
郝倩
郝倩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眼底动脉血管堵塞是严重眼部血管疾病致视力等功能受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症状有视力骤降、视野缺损等,诊断靠眼部及全身检查,治疗分紧急和针对基础病,预防需健康生活方式与定期检查。
眼底动脉堵塞
陆斌
陆斌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眼底动脉堵塞分视网膜中央动脉和分支动脉阻塞,病因有血管痉挛、栓塞、血管壁改变和血栓形成,中央动脉阻塞视力骤降、眼底有相应表现,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一、眼底有相应表现,诊断靠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治疗有紧急处理、溶栓、扩张血管等原则,中央动脉阻
眼底动脉阻塞如何治疗
晋秀明
晋秀明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浙医二院
眼底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处理,可采取前房穿刺术、按摩等急诊处理,使用血管扩张剂、降低眼压药物等药物治疗,进行吸氧治疗,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发生时各有特殊注意事项。
眼底动脉阻塞怎样治疗效果才好
孙莉
孙莉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天津市天津医院
眼底动脉阻塞需紧急治疗,包括前房穿刺术降眼压、吸氧改善缺氧、用血管扩张剂扩张血管,药物治疗有纤溶制剂(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降眼压药物(注意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有玻璃体切割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且有风险需把握指征),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群要
眼底动脉堵塞如何治疗
杨莹莹
杨莹莹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湖南省儿童医院
眼底动脉堵塞属眼科急症需立即就医,可先降眼压、用血管扩张剂,药物有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手术有动脉切开取栓和玻璃体切割,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病情稳定后要康复及后续定期监测眼部和基础疾病。
眼底动脉阻塞怎么治疗
柏凌
柏凌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眼底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处理,包括前房穿刺术降眼压、吸氧治疗,药物治疗有血管扩张剂(慎用严重低血压者)、纤溶制剂(用前评估凝血功能,出血倾向者禁用),手术有动脉切开取栓术(严格把握适应证),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药物选择和手术风险评估,老年患者要兼顾基础疾
眼底动脉阻塞的治疗
刘继敏
刘继敏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眼底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怀疑应立即处理,可尝试前房穿刺术或让患者吸入混合气体,药物治疗有血管扩张剂、纤溶制剂,手术有动脉切开术,不同人群治疗有特点,老年需控基础病、儿童慎用药、女性妊娠期兼顾胎儿,及时有效治疗部分视力可恢复部分不理想,治疗后要定期复查、保持健
怎么治疗眼底动脉堵塞
古爱平
古爱平主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眼底动脉堵塞治疗包括急诊治疗如降低眼压、吸氧、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如纤溶制剂、抗凝剂,激光治疗如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如动脉切开取栓术,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需更谨慎老年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女性孕期需遵安全原则。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