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骨突出怎么回事

一、颈椎骨突出的常见原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会发生生理性退变。椎间盘会逐渐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就容易出现骨质增生,从而导致颈椎骨突出。一般30岁以后,颈椎就开始出现退变相关的变化,50岁左右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突出表现。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颈椎骨突出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
-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骨质流失加速,颈椎退变的速度可能会比男性更快,更容易出现颈椎骨突出相关问题。
2.慢性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比如长时间伏案办公、看手机等,会使颈椎长期处于前屈的姿势,导致颈椎间盘前方受压,后方受到牵拉,引起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间不稳定,进而促使颈椎骨突出。例如,一些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低头伏案的姿势,颈椎骨突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过度劳累:颈部过度劳累,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频繁低头或颈部用力的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荷,加速颈椎的退变,容易引发颈椎骨突出。比如一些长期在工地从事搬运等工作的人员,颈部长期承受较大压力,颈椎骨突出的风险增加。
3.外伤
-颈部受到急性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造成颈椎骨折、脱位等损伤,如果在损伤恢复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和充分的休息,可能会导致颈椎结构异常,进而出现颈椎骨突出。例如,颈部外伤后没有进行规范的固定和康复,可能会影响颈椎的正常结构,引发后续的颈椎骨突出问题。
4.颈椎发育异常
-先天性颈椎椎体、椎间盘等结构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椎体融合、椎管狭窄等,会使颈椎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颈椎受力不平衡,容易出现颈椎骨突出。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有一些表现,比如颈部外观异常等,但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才逐渐显现出颈椎骨突出相关的症状。
二、颈椎骨突出可能引起的症状
1.压迫神经相关症状
-上肢麻木、疼痛:如果颈椎骨突出压迫到神经根,会导致上肢出现麻木、疼痛的症状,疼痛可能会从颈部放射到肩部、手臂甚至手指。例如,压迫到臂丛神经时,患者可能会感觉手臂有放射性疼痛,同时伴有手指的麻木感,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拿东西不稳等。
-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当颈椎骨突出压迫到脊髓时,可能会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的情况,患者走路时有踩棉花感,容易摔倒。这种情况在病情较重时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2.压迫血管相关症状
-头晕、眩晕:颈椎骨突出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眩晕的症状,尤其在颈部活动时,如突然转头等,症状可能会加重。例如,患者在转头时可能会突然感觉头晕目眩,甚至可能因眩晕而跌倒。
-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还可能影响到眼部和耳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症状。
3.颈部不适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颈椎骨突出会引起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感觉颈部僵硬,转动颈部时可能会有疼痛加剧的情况。比如早晨起床时可能会感觉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
三、颈椎骨突出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颈部压痛检查:医生会检查颈部各个部位的压痛情况,判断颈椎骨突出可能的部位。一般在颈椎病变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
-神经反射检查:通过检查上肢的神经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判断神经是否受到压迫。如果神经受压,反射可能会出现异常。
-颈部活动度检查:了解颈部的活动范围,判断颈椎骨突出对颈部活动的影响程度。例如,患者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活动是否受限。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颈椎的骨骼结构,如椎体的形态、椎间隙的宽度等,初步判断是否有颈椎骨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能看到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改变,是否有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对于颈椎骨突出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有椎管狭窄等情况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可以清楚地看到颈椎椎体的骨质增生情况以及是否对椎管造成压迫等。
-MRI检查:对颈椎的软组织,如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显示得更为清楚,能明确颈椎骨突出是否压迫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以及压迫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观察到椎间盘是否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周围是否有颈椎骨突出导致的压迫情况等。
四、颈椎骨突出的预防与康复
1.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时,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着时要保持腰部挺直,颈部正直,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长时间低头。例如,使用电脑时可以将电脑屏幕抬高,使眼睛平视电脑屏幕;使用手机时尽量不要长时间低头,可以采用语音通话等方式减少颈部低头的时间。
-适度颈部锻炼:进行适度的颈部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等活动,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常见的颈部锻炼方法有“米字操”,即按照米字的笔画顺序进行颈部的各个方向的活动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锻炼造成颈部损伤。
-避免颈部外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受到外伤。例如,进行剧烈运动时要做好颈部的防护,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等。
2.康复措施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骨突出,可以采用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颈椎骨突出对神经、脊髓等的压迫。牵引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等。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对颈椎骨突出引起的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注意按摩、推拿的力度和操作规范,避免不当的手法加重病情。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康复锻炼:在症状缓解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进一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和颈椎的稳定性。例如,进行颈部的等长收缩锻炼,即颈部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游泳等,游泳时颈部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对颈椎有一定的锻炼和保护作用。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有颈椎发育异常导致的颈椎骨突出,要更加注重早期的监测和干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密切关注颈部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孕妇如果出现颈椎骨突出相关问题,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尽量优先采用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适当的颈部锻炼和物理治疗等,避免影响胎儿。老年人由于骨质流失等原因,颈椎骨突出的康复要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过度的牵引、剧烈的按摩等可能对颈椎造成进一步损伤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