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动脉造影

一、定义与目的
心脏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血管(如桡动脉、股动脉等)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入含碘造影剂后利用X线成像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的是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程度等,以辅助诊断冠心病、评估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情况等。
二、操作步骤
1.穿刺血管: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穿刺,局部消毒、麻醉后插入导丝和导管。
2.导管置入:将导管沿血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3.注入造影剂:通过导管快速注入造影剂,同时利用X线荧光透视及摄影系统记录冠状动脉影像。
三、适应证
1.疑似冠心病且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2.心肌梗死患者需评估血管病变以决定治疗方案。
3.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前后需评估血管情况者。
四、禁忌证
1.对造影剂过敏者。
2.严重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者。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4.急性感染、发热等全身性严重疾病未控制者。
五、检查前准备
1.一般准备:禁食4~6小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2.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缓解其紧张情绪。
3.过敏测试:按要求进行造影剂过敏试验。
六、检查中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嘱患者保持平静呼吸,避免突然剧烈咳嗽或移动身体。
七、检查后护理
1.穿刺部位护理:压迫穿刺部位止血,局部加压包扎,制动穿刺侧肢体6~12小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等,观察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
3.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重点评估心肾功能耐受情况,因为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可能增加检查风险,检查后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肾功能观察。
2.肾功能不全者:造影剂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必要时予水化等预处理,检查后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3.糖尿病患者:造影剂可能影响血糖,检查前需调整降糖药物使用,检查后监测血糖变化,注意预防造影剂相关高血糖等并发症。
4.儿童:非必要情况尽量避免心脏动脉造影,若必须进行,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风险,操作时注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