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不来气是怎麽回事

一、上不来气,医学上称为呼吸困难,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呼吸系统疾病:
气道阻塞:如异物吸入、喉水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气道痉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气道狭窄等,会阻碍气体进出,引起呼吸困难。以COPD为例,全球约有3.29亿患者,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常感气短。
肺部疾病:肺炎时炎症使肺组织实变,影响气体交换;肺栓塞时血栓堵塞肺动脉,使肺部血流灌注减少,气体交换障碍;间质性肺疾病导致肺间质纤维化,限制肺的扩张,均可引发上不来气。像肺栓塞,在美国每年新发病例约6070万。
胸廓疾病:严重的胸廓畸形、胸腔积液、气胸等影响胸廓运动和肺的扩张,进而造成呼吸困难。例如大量胸腔积液可压迫肺组织,使肺无法正常膨胀。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引起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影响气体交换。据统计,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约为1.3%。
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心脏功能受损,也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脏泵血能力下降。
3.神经精神性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肿瘤、脑血管意外影响呼吸中枢,脊髓病变累及呼吸肌支配神经,可使呼吸功能受限。
精神因素: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可能引发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自觉上不来气,常伴有头晕、手足麻木等症状。在精神科门诊中,此类患者并不少见。
4.其他因素:
贫血: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加深,感觉上不来气。严重贫血时症状更为明显。
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此外,药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也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肥胖:体重过重使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肥胖人群中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针对上不来气的治疗,常用药物有:
1.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
三、不同人群上不来气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呼吸频率、节律及有无三凹征等表现。若怀疑气道异物,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预防哮喘发作。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COPD、冠心病等。若出现上不来气,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平时要规律服药,控制基础疾病。运动要适量,避免劳累。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因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
3.女性:部分女性在经期或孕期可能出现生理性呼吸困难,一般程度较轻。经期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孕期定期产检,关注心肺功能变化。若呼吸困难严重,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因素。
4.男性: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应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从事粉尘、化学物质等接触性工作的男性,要做好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性肺病。
5.有基础病史人群:如哮喘患者要随身携带缓解药物,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心脏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