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当患者因大量失血、失液等导致血容量不足时,静脉输液可快速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有效维持血压,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例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导致大量出血的患者,通过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晶体溶液以及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溶液,能迅速纠正低血容量状态,维持血压稳定。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血容量不足时更需及时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血容量以维持血压,避免因血压过低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液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来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成分。比如长期昏迷、吞咽困难的患者,静脉输入的葡萄糖能为机体提供能量,氨基酸可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乳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等营养。在儿童群体中,若存在喂养困难、营养不良等情况,也可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但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计算营养物质的输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抗感染治疗:通过静脉输液输入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能使药物迅速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及时发挥抗菌作用,有效控制感染。例如肺炎患者,静脉输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某些药物,老年人则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等。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当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脱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或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等)时,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和酸碱调节药物来纠正。比如腹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静脉输入含有氯化钠、氯化钾等电解质的溶液以及碳酸氢钠等纠正酸碱平衡的药物。在特殊人群中,如妊娠期女性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时,用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及合适的输液方案。
诊断性检查用药
在一些诊断性检查中,也会通过静脉输液输入特定药物。例如静脉肾盂造影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输入造影剂,以显示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对于进行此类检查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其过敏史等情况,特别是有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预处理等,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