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寒湿吃什么中成药

一、寒湿的相关概述
寒湿是中医术语,多因外感寒湿之邪或机体自身阳气不足、运化失常,导致寒湿内停于体内。寒湿停滞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等,常见症状有肢体困重、关节疼痛(遇寒加重)、腹胀腹泻、舌苔白腻等。
二、可用于除寒湿的中成药
(一)附子理中丸
1.药物组成与功效: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兼寒湿者,可改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其温中散寒的作用有助于温暖脾胃,促进寒湿的运化。
2.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成年人中脾胃虚寒且有寒湿表现者适用。孕妇慎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因为附子理中丸性温热,对于阴虚内热者不适用,且在服用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二)参苓白术散
1.药物组成与功效: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对于脾虚湿盛导致的寒湿内停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可改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舌苔白腻等症状。通过健脾来促进水湿的运化,从而去除寒湿。
2.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一般人群中脾虚湿盛者适用。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在服用过程中,若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三)独活寄生丸
1.药物组成与功效:由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酒制)、白芍、杜仲(盐水制)组成,具有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等寒湿痹阻相关病症。通过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来改善寒湿痹阻引起的不适。
2.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成年人中符合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情况者适用。孕妇慎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服药期间要注意忌生冷、油腻食物,且不宜与其他泻火及滋补性药物同时服用。
(四)五苓散
1.药物组成与功效:由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可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也适用于寒湿内阻导致的小便不利、泄泻等症,能促进水湿的排泄,去除体内寒湿。
2.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成年人中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或寒湿内阻者适用。阴虚津液不足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间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食物。
三、非药物干预辅助除寒湿
(一)运动方面
1.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可选择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慢跑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帮助身体代谢寒湿;太极拳和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可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经络通畅,尤其适合寒湿导致的肢体僵硬等情况。老年人可选择八段锦等相对柔和的运动,八段锦的动作缓慢、柔和,能在不加重身体负担的情况下,起到疏通经络、祛湿散寒的作用。运动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2.对于有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有关节疾病病史者,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关节的保护,避免在不平整的地面或寒冷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关节的寒湿痹阻症状;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二)饮食方面
1.饮食上可多吃一些具有温阳散寒、祛湿作用的食物。例如生姜,可做菜时适量添加,或用生姜泡水喝,生姜能温散寒湿;红豆、薏米可煮粥食用,红豆薏米粥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寒湿内停导致的身体困重等有一定改善作用。但要注意,对于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饮食禁忌,如阴虚火旺者不宜过多食用过于温热的食物;有糖尿病病史者,在选择薏米等食材煮粥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影响血糖控制。
2.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肥肉、冷饮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寒湿。对于有脾胃虚寒病史者,更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寒湿内生。
(三)生活环境方面
1.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温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居住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影响身体的阳气,导致寒湿入侵;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居住环境的保暖防潮,可通过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来维持适宜的温度,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
2.对于有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有呼吸道疾病病史者,过于潮湿寒冷的环境可能诱发呼吸道症状加重,所以要尤其注意居住环境的调节;有风湿性疾病病史者,寒冷潮湿环境会加重关节的寒湿痹阻,加重病情,因此要严格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