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小儿地方性克汀病

小儿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和新生儿期碘缺乏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患儿大脑发育障碍,骨骼的发育和成熟延迟,出现以智力低下、黏液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你介绍小儿地方性克汀病:
1.病因:
碘缺乏:是地方性克汀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碘摄入不足时,甲状腺无法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影响大脑的发育。
其他因素:除了碘缺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如: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可能导致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
母亲因素: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缺碘等,可能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发育和功能。
其他:胎儿期的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也可能增加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风险。
2.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患儿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表情呆板,动作发育落后,常伴有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骨骼系统:身材矮小,四肢短而粗,出牙延迟,囟门关闭延迟。
其他:皮肤干燥,毛发稀疏,无汗,体温低,心率慢等。
3.诊断:
病史:询问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家族史等,了解是否有碘缺乏地区居住史、母亲孕期情况等。
体格检查: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检查甲状腺功能、智力发育、听力、视力等。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指标,了解甲状腺功能。
影像学检查:如B超、X线等,检查甲状腺的形态和结构。
其他: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4.治疗:
补充甲状腺激素:一旦确诊为地方性克汀病,应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调整用药剂量。
饮食调整:给予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智力训练、康复治疗等。
定期复查: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生长发育情况等,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预防:
碘盐的推广:食用碘盐是预防地方性克汀病的重要措施,应广泛推广使用碘盐。
定期监测:对新生儿进行足跟血TSH筛查,早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时治疗。
母亲补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适当补碘,以保证胎儿和婴儿的碘营养需求。
其他: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碘缺乏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
总之,小儿地方性克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对患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加强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普及碘盐的使用,定期进行新生儿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