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电图主要检查什么病?

一、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疾病
(一)神经损伤性疾病
1.创伤性神经损伤:如肢体遭受切割伤、骨折导致的神经压迫或牵拉损伤等。肌电图可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等指标,通过分析神经受损部位的电活动情况,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及预后等。例如,上肢神经创伤后,可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等的传导速度,若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等,提示神经存在损伤。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创伤性神经损伤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摔伤等,成人则可能因工伤、交通事故等。对于有创伤史且怀疑神经损伤的患者,肌电图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2.压迫性神经病变:常见的如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肌电图可发现正中神经在腕管处的传导速度减慢,小鱼际肌等受累肌肉出现失神经电位等改变。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等因素,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肌电图可早期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异常,帮助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不同,通过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早期干预。
二、肌肉疾病相关疾病
(一)炎性肌病
1.多发性肌炎:肌电图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波幅降低等。患者可能出现四肢近端肌肉无力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伴有皮疹等表现,通过肌电图结合血清肌酶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皮肌炎:除了有肌肉相关的肌电图改变外,还可出现皮肤损害等。肌电图能帮助评估肌肉受累的范围和程度,对于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二)肌肉营养不良症
1.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疾病,多见于男性儿童。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如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多相波增多等,结合基因检测等可明确诊断。随着病情进展,肌肉无力逐渐加重,肌电图的异常表现也会相应变化。
三、神经元疾病相关疾病
(一)运动神经元病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等。肌电图可发现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如肌肉出现大量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同时上运动神经元受累可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高、时限增宽等。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肌电图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和诊断。
四、其他相关疾病
(一)脊髓病变相关疾病
如脊髓压迫症,由于脊髓受压,可导致所支配肌肉出现肌电图异常改变,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出现失神经电位等。不同年龄因脊髓受压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脊柱畸形等,成人可能因椎间盘突出、肿瘤等,肌电图可辅助判断脊髓受压对神经肌肉的影响程度。
(二)自主神经相关疾病
某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通过肌电图可检测自主神经支配的肌肉等的电活动情况,辅助诊断相关疾病。例如,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通过肌电图评估自主神经对肌肉等的支配功能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