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牙包住下牙正常吗

上牙包住下牙是否正常需分情况讨论
正常情况
乳牙期:一般3-6岁处于乳牙列时期,上牙轻度覆盖下牙且覆盖量在2mm以内时,多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乳牙相对于恒牙较小,为恒牙萌出预留空间,此阶段无需特殊干预,随着恒牙的萌出可能会自行调整。
替牙期:7-12岁左右处于替牙期,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可能会使上牙轻度覆盖下牙,但通常会有一定的生长变化空间,多数可随颌骨的生长发育有自行调整的可能,需密切观察颌骨及牙齿的发育情况。
异常情况
恒牙期:12岁以后恒牙已完全萌出,上牙明显包住下牙(覆盖超过2mm以上)则属于异常,医学上称为深覆合或深覆盖,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吮指、口呼吸等)、替牙期障碍等有关。深覆合或深覆盖可能会影响咀嚼功能,导致咀嚼效率降低,还可能影响面部美观,长期可能会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不同人群上牙包住下牙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乳牙期和替牙期的上牙包住下牙情况需关注颌骨的生长方向和速度。如果是不良口腔习惯引起,如口呼吸,需及时纠正,因为口呼吸会影响上颌骨的发育,加重上牙包住下牙的程度。对于替牙期出现的轻度上牙包住下牙情况,要定期到口腔科检查,观察恒牙萌出情况及颌骨发育趋势。
成人人群:成人的上牙包住下牙多为恒牙期形成的错颌畸形,一般不会自行调整,需通过正畸治疗等方法来改善。正畸治疗可以通过佩戴矫治器等方式,调整牙齿的位置和颌骨的关系,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和面部美观,但正畸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配合。
上牙包住下牙相关的检查及干预措施
检查方法:口腔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的口腔视诊,观察牙齿的排列、覆盖关系等,还可以通过拍摄口腔X线片(如曲面体层片等),了解牙齿的萌出情况、牙槽骨的情况以及颌骨的形态结构,从而准确判断上牙包住下牙的程度和原因。
干预措施:对于乳牙期和替牙期的轻度异常情况,若因不良习惯引起,应纠正不良习惯;若替牙期有严重阻碍颌骨发育的情况,可能需要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如使用功能性矫治器等。对于恒牙期的严重上牙包住下牙情况,主要通过正畸治疗,根据具体的错颌类型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如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等,通过矫治器对牙齿施加温和的力,逐渐移动牙齿,调整上下牙的咬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