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洞口处一按就疼怎么办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外耳道疖肿
原因: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被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发疖肿,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游泳后外耳道积水等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而致病。
处理:早期疖肿未成熟时,可局部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促进炎症消退;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再挖耳。若疖肿成熟,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儿童发生外耳道疖肿时,更要注意避免其自行挖耳,家长应协助保持外耳道清洁,且儿童皮肤娇嫩,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需更谨慎处理。
(二)外耳道炎
原因:
-急性外耳道炎:常因外耳道进水,如游泳、洗头等后未及时擦干,导致细菌等微生物滋生感染;也可因外耳道皮肤外伤,如挖耳过深损伤皮肤引发感染。
-慢性外耳道炎:多由急性外耳道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或因局部刺激,如长期佩戴助听器、耳环等,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炎症持续。
处理:
-急性外耳道炎时,清洁外耳道分泌物后,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儿童使用滴耳液时,需注意体位,避免药液流入中耳引起不适,且要选择儿童适用的温和药物剂型。慢性外耳道炎则需去除刺激因素,如取下不合适的助听器或耳环等,然后局部使用抗炎药物。
(三)耳廓软骨膜炎
原因:多因耳廓受到外伤,如挤压、擦伤等,细菌侵入软骨膜引起炎症;也可由邻近组织感染蔓延所致。
处理:早期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口服头孢类抗生素等(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若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放置引流条,并定期换药。
二、就医建议
如果耳朵洞口处一按就疼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耳部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耳镜检查等明确病因。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耳部不适表现等,及时带儿童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三、生活注意事项
保持耳部清洁,洗头、洗澡时可使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进水。避免频繁挖耳,挖耳时要使用干净的工具,且动作轻柔。成年人应告知儿童不要随意挖耳,向儿童讲解挖耳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注意增强身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身体状况有助于预防耳部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