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自闭症
一、观察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
(一)目光对视情况
宝宝在6-12个月时通常会有正常的目光对视表现,比如叫名字会有回应目光。如果宝宝在这个阶段对他人呼唤缺乏目光注视,或者一直回避与人对视,可能是自闭症的一个信号。例如,正常宝宝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时,会主动将目光转向叫他的人,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对呼唤没有反应或者很少有目光接触。
(二)对他人的关注程度
正常宝宝会对周围人的情绪、动作等表现出关注,比如看到家人开心会跟着笑,看到家人难过可能会有安抚的倾向。但自闭症宝宝往往对他人的存在和情绪变化不太关心,比如在家庭聚会中,其他宝宝会关注大人的互动,而自闭症宝宝可能独自玩耍,对周围人的互动熟视无睹。
二、语言发展方面的情况
(一)语言发育迟缓
一般宝宝在12个月时能发出单音节,18个月时能说出简单词汇,24个月时能说简单句子。如果宝宝明显落后于这些语言发育里程碑,比如2岁还不会说简单的短语,就需要引起重视。例如,正常2岁宝宝可以说“我要吃饭”这样的简单句子,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到了这个年龄还只能发出简单的单音,或者词汇量极少。
(二)语言使用异常
有些自闭症宝宝虽然能说话,但语言使用异常,比如重复别人的话(模仿言语),而不是正常地用语言进行交流。或者语言缺乏情感色彩,像背诵一样机械地说话,而不是根据情境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等。
三、观察行为模式方面的表现
(一)刻板重复行为
自闭症宝宝可能会有刻板重复的行为,比如长时间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种行为往往是无目的的,而且会持续进行。例如,有的宝宝会每天固定时间反复旋转自己的玩具,并且很难被打断,这与正常宝宝偶尔的新奇行为不同,正常宝宝的新奇行为是短暂且多样的。
(二)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
正常宝宝对环境的轻微变化可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自闭症宝宝往往对环境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出现过度反应。比如家里家具的位置稍微变动,或者日常的作息稍有改变,就会大哭大闹、烦躁不安。例如,原本固定的睡觉时间和环境被打乱,自闭症宝宝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而正常宝宝虽然可能有一些不适应,但相对没有那么剧烈。
四、寻求专业评估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在上述方面存在明显异于同龄正常宝宝的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如儿童专科医院的儿童心理科等,由专业的医生通过专业的评估量表(如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等)进行全面评估。专业医生会综合宝宝的社交互动、语言发展、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表现来判断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同时,不同年龄的宝宝在评估时需要考虑其年龄特点,比如小婴儿和大一点的幼儿在表现上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评估的核心都是围绕自闭症的典型特征展开。并且,在整个观察和评估过程中,要关注宝宝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可能略有不同,但如果出现明显偏离正常儿童发展轨迹的情况,就需要高度警惕自闭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