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急性发做

一、痛风急性发作的定义
痛风急性发作是指血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单个关节突然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踝、膝、腕、指、肘等关节。
二、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1.饮食因素
-高嘌呤饮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肉类、浓汤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会使体内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海鲜的人群,其血尿酸水平可能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更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饮酒:尤其是啤酒,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且酒精会影响尿酸的排泄。研究表明,饮酒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幅度较大,长期饮酒者痛风急性发作的概率显著增加。
2.药物因素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尿酸水平,以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排泄,大剂量时也可抑制尿酸的分泌,从而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可能性。
3.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可能导致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尿酸,引发痛风急性发作。例如,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的急性炎症表现。
-寒冷刺激:寒冷可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尿酸的排泄,从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在寒冷季节,未注意关节保暖的人群,痛风急性发作的概率相对较高。
-手术、创伤: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身体的代谢加快,尿酸生成增加,同时可能影响尿酸的排泄,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三、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关节症状:受累关节迅速出现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呈刀割样、咬噬样或压痛明显,一般在数小时内达到疼痛高峰,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例如,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能无法触碰鞋子,甚至不敢活动。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左右。
2.体征表现
-关节局部体征:受累关节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发红,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
四、痛风急性发作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典型的单关节急性发作病史,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测定: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多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因为急性发作时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尿酸暂时不升高。
-关节液检查:抽取受累关节的关节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这是确诊痛风的重要依据。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助于早期诊断痛风急性发作。
-X线检查:急性发作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慢性期可见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痛风石沉积等表现。
五、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优先考虑)
1.一般治疗
-休息: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例如,患者应尽量减少行走,可将患肢垫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冷敷:在发作初期可使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2.药物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仅提及名称)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依托考昔等,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症状。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需注意观察。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小剂量使用可有效缓解疼痛,但可能有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长期使用可能有较多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
六、不同人群痛风急性发作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急性发作,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冷敷等。同时,要详细询问病史,排除遗传性痛风等特殊情况。
2.孕妇
-孕妇痛风急性发作时,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在孕妇中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应优先考虑休息、冷敷等非药物治疗。若病情需要使用药物,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人
-老年人痛风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有影响,使用时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胃肠道反应和心功能情况。同时,要更加注重休息和患肢的护理,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关节损伤加重。
七、痛风急性发作的预防措施
1.饮食管理
-低嘌呤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例如,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在500克以上,水果可选择苹果、橙子等低果糖水果。
-控制饮酒: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可适量饮用红酒,但也需控制量。
2.规律服药
-对于有痛风病史且血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以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频率。
3.避免诱发因素
-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创伤等诱发因素。在寒冷天气要注意关节保暖,运动时要逐渐增加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同时,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如不必要时尽量不用利尿剂等。
4.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尿酸,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肾功能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