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最重要三项是哪些

一、白细胞计数(WBC)
1.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抵御感染等免疫反应。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10.0)×10⁹/L,儿童因年龄不同参考值有所差异,如新生儿为(15.0-20.0)×10⁹/L,婴儿为(11.0-12.0)×10⁹/L等。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升高;而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影响白细胞计数。
2.年龄影响: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这是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需要较高水平的白细胞来抵御可能的感染。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白细胞计数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正常波动范围,在评估儿童白细胞计数时需结合其年龄来判断是否正常。
3.生活方式影响:一般正常生活方式下白细胞计数相对稳定,但如果长期处于疲劳、压力过大等状态,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间接影响白细胞计数,但这种影响通常是较为缓慢和subtle的,一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逐渐恢复。
4.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如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可能会持续异常;如果有反复感染病史,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的相应改变以应对感染情况。
二、红细胞计数(RBC)
1.意义: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运输二氧化碳。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5.5)×10¹²/L,成年女性为(3.5-5.0)×10¹²/L。红细胞计数异常常见于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会降低,而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计数会升高。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红细胞形态等也会有差异;红细胞增多可能与高原生活、心肺疾病等有关。
2.年龄影响: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较高,出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变化等因素,红细胞计数会逐渐下降。婴儿期到儿童期红细胞计数逐渐接近成人低限水平。年龄因素导致红细胞计数变化是机体适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氧需求等生理变化的结果。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群,由于高原缺氧环境,机体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计数会高于平原地区人群;而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红细胞功能和生成,对红细胞计数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缓慢,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较明显变化。
4.病史影响:有慢性心肺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缺氧,红细胞计数往往会升高以代偿缺氧状态;有贫血相关病史,如曾经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在治疗后红细胞计数会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但如果治疗不规范可能会导致红细胞计数持续异常。
三、血红蛋白浓度(Hb)
1.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血红蛋白浓度异常主要反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情况。与红细胞计数类似,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不同类型的贫血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和伴随的其他指标变化有所不同,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同时平均红细胞体积等可能减小;巨幼细胞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等。
2.年龄影响:新生儿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出生后会逐渐下降,婴儿期到儿童期血红蛋白浓度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年龄相关的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是机体生理发育过程中氧代谢需求改变的体现。
3.生活方式影响: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等生理变化,可能出现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相对降低,但一般仍在正常低限范围内;长期节食、营养不良的人群,由于缺乏造血原料,容易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引发贫血,这是因为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4.病史影响:有慢性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出现肾性贫血;有溶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血红蛋白浓度会降低,同时可能伴有黄疸等其他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