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痛风的治疗是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急性痛风发作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一般需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后再逐渐恢复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无法配合卧床休息需家长辅助安抚并确保患肢制动。
2.多饮水: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饮水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例如儿童需根据体重合理安排饮水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急性痛风的常用药物,如吲哚美辛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大多数急性痛风患者,但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使用需谨慎,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需评估风险后使用。
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的传统药物,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吞噬作用,减轻炎症反应,但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等,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防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对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有骨质疏松、感染等风险,需权衡利弊使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使用需严格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痛风较为罕见,若发生需谨慎选择药物,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休息、适当多饮水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急性痛风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关注是否与治疗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需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3.女性患者:女性在不同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治疗急性痛风需特别谨慎,孕期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为主,哺乳期用药需考虑药物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在治疗急性痛风时,需注意所使用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影响肾功能,进而影响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需综合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