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妇血压是多少

一、孕妇不同阶段的血压正常范围
(一)孕前血压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非孕期女性的血压正常范围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孕妇孕前血压若在此范围内属于正常情况。但孕期血压会发生变化,需重点关注孕期的血压情况。
(二)孕期不同阶段的血压正常范围
1.孕早期:孕早期血压通常与孕前相近,一般收缩压应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
2.孕中期:随着孕期进展,部分孕妇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应维持在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范围内。
3.孕晚期:孕晚期时,孕妇血压可能会有轻度回升趋势,但仍需保持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如果在孕期血压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需要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血压情况
(一)妊娠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二)子痫前期
1.轻度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
2.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⁹/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
(三)子痫
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四)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0.3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⁹/L。
(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三、影响孕妇血压的因素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可能使血压升高,孕妇应保持清淡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而合理摄入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例如,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
2.体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影响血压。孕妇应合理控制体重,整个孕期体重增长一般建议在10-12.5kg左右(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情况有所不同,BMI正常范围18.5-24.9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1.5-16kg;BMI过低即<18.5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2.5-18kg;BMI过高即≥25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7-11.5kg)。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3.运动: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但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应适中,以自身不感到疲劳为宜。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应更密切地监测血压,从孕前就开始关注血压情况,孕期定期产检,增加产检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孕妇: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自身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可能增加。这类孕妇除了定期监测血压外,还应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控制体重、适度运动等,以降低血压异常的发生风险。
3.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曾经有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的风险较高。这类孕妇在孕前应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孕期需更加密切监测血压,加强产检,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措施,如适当补充钙剂等(有研究表明,孕期补充钙剂可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