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妇血压标准

一、非妊娠状态下血压标准回顾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血压范围一般为收缩压90~139mmHg和舒张压60~89mmHg。但孕妇的血压标准与非孕妇有所不同,因为孕期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
二、孕期不同阶段血压标准
(一)孕早期血压标准
孕早期血压多接近非孕时的水平,一般收缩压应在90~135mmHg,舒张压在60~85mmHg。这是因为孕早期身体各系统变化相对较小,心血管系统尚未出现明显因妊娠导致的显著改变,但也需密切监测,因为个体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例如,本身有基础血压异常的孕妇,孕早期血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需要根据自身基础情况综合判断。
(二)孕中期血压标准
孕中期时,由于血容量开始逐渐增加,一般收缩压较孕早期略有下降,但仍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即收缩压100~135mmHg,舒张压70~85mmHg左右。此阶段血容量增多是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运输等的需求,所以血压会有相应生理性调整,但仍需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血压出现异常波动,如收缩压超过135mmHg或舒张压超过85mmHg,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前期表现等情况。
(三)孕晚期血压标准
孕晚期随着子宫增大,向上压迫腹腔脏器,进而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不过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应在105~140mmHg,舒张压在70~90mmHg。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要更加严格监测,因为孕晚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发阶段。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间隔4小时以上重复测量仍高于此值,就需要高度怀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此时需要进一步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血压标准及意义
(一)妊娠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首次出现于妊娠20周后,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其发生可能与胎盘浅着床、免疫调节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孕妇来说,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及尿蛋白等情况,因为如果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等更严重的情况,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较大威胁,比如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结局。
(二)子痫前期
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子痫前期是在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重度子痫前期则是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⁹/L;血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等。子痫前期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等多个环节。对于孕妇,重度子痫前期需要及时干预,因为可能会引发抽搐(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生命,同时对胎儿的影响也很大,可能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等。
(三)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0.3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⁹/L。这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慢性高血压本身就存在血管等方面的基础问题,再合并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管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四)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发现的血压升高,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这类孕妇在孕期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会增加孕妇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同时也会影响胎盘血流,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和治疗方案(但避免具体药物剂量等指导)。
四、监测孕妇血压的注意事项
(一)测量时间和频率
孕妇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建议在每次产前检查时都测量血压,孕晚期可以增加测量频率,如每周测量1-2次。如果有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肥胖、家族中有高血压遗传史等,可能需要更频繁测量,比如每1-2天测量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
(二)测量方法
测量血压时应让孕妇采取坐位或卧位,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使用标准的血压计,测量前应让孕妇休息5-10分钟,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首次测量血压异常,应间隔数分钟后再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判断依据。
(三)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本身有慢性肾炎等可能影响血压的疾病,在孕期要更加细致监测血压。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在孕期加重,从而影响血压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和妊娠带来的生理变化,制定个性化的监测和管理方案。同时,肥胖的孕妇在孕期血压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体重变化以及血压情况,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方式(非药物干预为主)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因为肥胖不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多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