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时肌肉抽筋怎么办

1.立即上岸或抓住固定物
如果在游泳时发生肌肉抽筋,首先要保持冷静,尽快让身体上岸或者抓住泳池边、船只等固定物,防止因抽筋导致无法自主游动而发生溺水危险。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力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在成人陪同下游泳,一旦抽筋能及时获得帮助上岸。
2.针对性缓解抽筋肌肉
小腿抽筋:若小腿后侧肌肉抽筋,可先深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侧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对于老年人,本身肌肉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肌肉抽筋时这样的操作要缓慢进行,避免因动作过猛造成二次损伤。
大腿抽筋:大腿抽筋时,可以先弯曲抽筋的大腿,然后用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再做伸直动作,重复几次。孕妇在游泳时若发生大腿抽筋,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因为孕妇身体情况特殊,过于用力可能会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安全。
3.按摩拉伸放松
抽筋缓解后,可以对抽筋的肌肉进行按摩,用双手轻轻揉捏、按压抽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例如用手掌从抽筋肌肉的近端向远端进行推揉按摩。对于经常游泳的人群,日常可以通过加强腿部、腰部等相关肌肉的锻炼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减少抽筋发生的概率;而对于长期不运动突然游泳的人,要注意逐渐增加游泳的强度和时间,让肌肉有适应过程。
4.及时补水保暖
抽筋缓解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因为游泳时出汗可能导致身体电解质流失,适量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品有助于恢复身体电解质平衡。同时,要注意保暖,用毛巾擦干身体,穿上干爽的衣物,防止因受凉导致肌肉再次抽筋。儿童游泳后保暖尤其重要,因为儿童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受凉后容易出现不适。
5.预防再次抽筋
游泳前要充分做好热身运动,通过慢跑、活动关节等方式让身体和肌肉预热,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兴奋性。热身时间一般建议在10-15分钟左右。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游泳前要咨询医生意见,评估游泳时发生抽筋等情况的风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活动,游泳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有不适感觉立即停止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