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抽筋怎么处理

一、游泳时抽筋的常见原因
肌肉疲劳:长时间游泳会使肌肉过度疲劳,能量大量消耗且代谢废物堆积,如乳酸等,容易导致肌肉痉挛抽筋。例如,进行长距离游泳项目时,腿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就较易发生抽筋。
水温过低:当人体突然接触低温水时,肌肉会因受到寒冷刺激而强烈收缩,进而引发抽筋。比如在冬季水温较低的泳池中游泳,身体还未适应就可能出现抽筋情况。
电解质失衡:游泳过程中大量出汗,会使体内电解质如钠、钾等流失,导致肌肉兴奋性改变,增加抽筋的发生风险。像一些出汗较多的高强度游泳训练或比赛中,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姿势不当:不正确的游泳姿势会使某些肌肉群过度紧张或受力不均,也容易引发抽筋。例如,划水动作幅度过大或频率过快,可能导致肩部肌肉抽筋。
二、游泳抽筋的现场处理方法
放松心态:当发生抽筋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因为过度紧张可能会加重抽筋的程度。
针对不同部位的处理
-小腿抽筋:如果是小腿抽筋,应马上将腿伸直,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例如,在泳池中,可先上岸,然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拉伸缓解。
-脚趾抽筋:先将腿伸直,用手握住抽筋的脚趾,向后拉,直到抽筋缓解。也可以用脚掌蹬住池壁等固定物,然后用力伸直腿部来缓解。
-大腿抽筋:可弯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随后做伸直动作,重复几次。
三、预防游泳抽筋的措施
充分热身:游泳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活动关节等,让身体尤其是肌肉群做好准备,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一般热身10-15分钟较为合适,使身体微微发热,血液循环加快。
合理安排游泳时间和强度: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合理控制游泳的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游泳导致肌肉过度疲劳。例如,初学者每次游泳时间不宜过长,可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
注意水温适应:如果是在水温较低的水域游泳,要逐步适应水温,不要一开始就快速跳入深水区。可以先在浅水区活动,让身体慢慢适应低温环境。
补充电解质:游泳前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游泳过程中如果出汗较多,也可以适时补充运动饮料,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比如在长距离游泳前喝一些含钠、钾等电解质的饮品。
保持正确姿势:学习和保持正确的游泳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对肌肉造成不良影响。可以向专业的游泳教练请教正确的游泳姿势并进行练习。
四、特殊人群游泳抽筋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游泳时抽筋,首先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因害怕而挣扎加剧抽筋。儿童游泳前热身要更轻柔,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原地活动关节等热身方式。同时,儿童游泳时最好有成人陪同,以便在发生抽筋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处理。因为儿童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抽筋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游泳时抽筋要特别小心,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不如年轻人。发生抽筋时,处理要更加缓慢、轻柔,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游泳前的热身可以选择更温和的方式,如在岸上缓慢活动关节等。而且老年人游泳时间不宜过长,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游泳时,要更加谨慎。游泳前应咨询医生意见,评估是否适合游泳。在游泳过程中如果发生抽筋,处理要更加谨慎,避免因抽筋引发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事件。一旦发生抽筋且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游泳并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