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怎么能治疗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胃出血时可能会有血液反流至咽部,需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血液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这对任何年龄段的胃出血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儿童,因其气道更窄,误吸风险更高。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果是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更频繁细致地监测;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心率、血压的变化范围是否在正常儿童范围内,以及血氧饱和度是否维持在正常水平。
二、补充血容量
1.输液治疗: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或胶体溶液等。如果患者失血较多,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对于贫血较严重或失血量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等。老年患者在补液时要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儿童患者则要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的补液量和速度。
三、针对病因治疗
1.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胃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创造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创面愈合的酸性环境。例如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来减少胃酸分泌。
-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胃黏膜修复。对于有胃溃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适用,老年患者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时要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一般较少首先选择此类药物,除非有明确适应证且权衡利弊后使用。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降低门静脉压力: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生长抑素能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适用,老年和儿童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都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和剂量要求,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套扎等方法止血。这是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在适合的患者中应用,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进行内镜治疗时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等进行相应的麻醉等准备。
3.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胃出血:
-去除诱因:如停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对于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病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老年患者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此类药物,需同时采取胃黏膜保护等措施;儿童患者一般较少使用此类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有使用情况需谨慎并密切观察。
四、手术治疗
如果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的、反复的胃出血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胃大部分切除术等,适用于某些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胃肿瘤等导致的胃出血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儿童患者手术更需谨慎,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胃出血时,由于其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不良反应,补液时要严格控制速度和量,密切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同时,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更全面细致的评估和治疗。
2.儿童患者: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因可能与感染、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有关。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谨慎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有影响的药物,内镜治疗等操作要在专业儿科医生评估后进行,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孕妇患者:胃出血时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优先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在必须用药时要咨询产科和消化科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