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膀酸痛,怎么治疗

一、休息与姿势调整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肩膀,减少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让肩膀有足够的时间放松恢复,对于办公室人群来说,每隔1-2小时应起身活动一下肩膀,转动肩膀、伸展手臂等。
调整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立时应让背部挺直,肩膀自然放松,避免弯腰驼背;站立时也要挺胸抬头,防止肩膀处于紧张状态。例如,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保持电脑屏幕与眼睛处于水平位置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预防因姿势不当导致的肩膀酸痛。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肩膀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肩膀,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因寒冷刺激或肌肉劳损引起的肩膀酸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的同时配合热敷效果更好。
冷敷:在肩膀急性疼痛、肿胀的初期,可以使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肩膀上,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5次。冷敷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例如肩膀因急性扭伤出现酸痛肿胀时,先进行冷敷可以缓解症状。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肩部按摩,能够放松肩部肌肉,改善肌肉紧张状态。按摩可以采用揉、按、捏等手法,针对肩膀周围的斜方肌、三角肌等肌肉进行操作。但如果肩膀有严重的损伤或疾病,如肩部骨折、严重的肩袖损伤等,不建议自行按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理疗仪器:如红外线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红外线治疗仪可以通过发射红外线,深入肩部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超声波治疗仪则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对肩膀部位进行治疗,缓解酸痛。这些理疗仪器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三、运动康复
肩部拉伸运动:
-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膀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画圈的摆动运动,每个方向摆动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种运动可以增加肩膀的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紧张。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肩膀僵硬的人群非常适用。
-肩部伸展运动:站立或坐立,将一只手臂弯曲,手放在对侧肩膀上,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拉动弯曲手臂的肘部,向身体方向靠近,直到感觉到肩膀有拉伸感,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进行。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活动前也应做好肩部伸展运动,预防运动中肩膀受伤导致的酸痛。
肩部力量训练:
-俯卧撑(适合成年人):双手撑地,与肩同宽,缓慢下降身体,使胸部接近地面,然后撑起身体,每组做10-15次,每天进行3-4组。俯卧撑可以增强肩部及胸部肌肉力量,改善肩膀的稳定性。
-哑铃侧平举(适合成年人):手持哑铃,手臂自然下垂,然后慢慢将哑铃向两侧抬起,与肩膀保持水平,每组做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中老年人,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避免因重量过大导致肩部损伤。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哑铃等力量训练,可通过游泳等全身性运动来锻炼肩部肌肉。
四、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果肩膀酸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例如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胃溃疡患者应谨慎使用等。对于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止痛,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方法。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五、就医评估与特殊情况处理
就医评估:如果肩膀酸痛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疼痛逐渐加重、伴有肩膀活动明显受限、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肩膀酸痛的原因,例如是否是肩周炎、肩袖损伤、颈椎病等疾病引起。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肩膀酸痛,更要及时就医,因为糖尿病可能会影响肩部神经血管等,导致肩膀酸痛的原因复杂。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是肩周炎引起的肩膀酸痛,在急性期过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是肩袖损伤,轻度的肩袖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严重的肩袖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孕妇出现肩膀酸痛,应避免使用一些有潜在风险的药物,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相对安全的方法,并且要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进行处理,考虑到胎儿的安全,治疗方案需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