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应该怎么治疗

一、一般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轻度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对抗感染。例如,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
对于免疫抑制患者,需尽可能去除可能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如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等,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降低肺部真菌感染加重的风险。
二、抗真菌药物治疗
唑类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对多种念珠菌属感染有效,可用于治疗常见的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肺部真菌感染。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麦角固醇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部念珠菌感染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伊曲康唑:对曲霉属、念珠菌属等有较好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病等肺部真菌感染。它能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是治疗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对多种真菌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等均有强大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漏,导致真菌死亡。但该药不良反应较多,如发热、寒战、肾功能损害等,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为两性霉素B的脂质体剂型,相较于普通两性霉素B,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普通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或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
-卡泊芬净: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葡聚糖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属感染、曲霉属感染等有良好疗效,尤其适用于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怀疑真菌感染的患者,也可经验性使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
儿童: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谨慎选择抗真菌药物。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氟康唑在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且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两性霉素B等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儿童使用时更要权衡利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在免疫功能轻度低下的儿童肺部真菌感染中,可先尝试通过加强营养、改善一般状况等非药物方式,若病情无改善再谨慎使用抗真菌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且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氟康唑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药物排泄减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不良反应;使用两性霉素B时,更要密切监测肾功能,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格外谨慎,因为许多抗真菌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唑类药物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等,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要充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病情较轻的肺部念珠菌感染,可在密切监测下谨慎使用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必要时可考虑终止妊娠等极端情况,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权衡。
免疫抑制患者:包括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艾滋病患者等。这类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往往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在治疗时,除了积极使用抗真菌药物外,更要注重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如合理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同时加强支持治疗。例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时,需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移植器官情况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以平衡免疫抑制与抗真菌治疗的关系,降低感染复发及加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