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咽唾液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堵着

一、可能的原因
(一)咽喉部局部因素
1.炎症
-急慢性咽炎是常见原因。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炎症刺激会导致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患者会感觉咽唾液时有异物堵着的感觉。慢性咽炎则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用嗓过度等因素有关,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淋巴滤泡增生等,也会出现这种异物感。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人群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扁桃体炎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尤其是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隐窝内有炎性分泌物潴留或扁桃体肥大,会引起咽部异物感。
2.咽喉部新生物
-咽喉部的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等,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占据咽喉部空间,导致咽唾液时有异物堵着的感觉。而咽喉部的恶性肿瘤,如喉癌、下咽癌等,早期可能就会出现咽部异物感,随着肿瘤的增大,异物感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
(二)邻近器官疾病
1.鼻部疾病
-鼻窦炎患者,尤其是后组鼻窦炎,炎性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部黏膜,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同时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后鼻孔,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咽唾液时也会有异物堵着的感觉,还可能伴有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2.食管疾病
-食管炎,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同时还可能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食管狭窄、食管憩室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咽唾液时有异物堵着的感觉,吞咽困难的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二、相关检查
(一)喉镜检查
1.间接喉镜检查:简便易行,可以观察咽喉部黏膜情况,如是否有充血、肿胀、新生物等,但对于喉部深处及下咽部位观察不够清晰。
2.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咽喉部的全貌,包括喉部、声带、会厌、下咽等部位,能发现微小的病变,如早期的咽喉部新生物等。
(二)鼻部检查
1.前鼻镜检查:可以观察鼻腔前部的情况,如鼻甲是否肥大、鼻中隔是否偏曲等。
2.鼻内镜检查:能更详细地观察鼻腔及鼻窦内部结构,对于后组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三)食管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可以初步观察食管的形态、蠕动情况等,对于食管狭窄、憩室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情况,对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肿瘤等的诊断更为准确,可以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三、处理措施
(一)针对咽喉部局部因素的处理
1.炎症治疗
-对于急慢性咽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如多喝水、休息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咽炎则可以使用一些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保持口腔咽喉部清洁,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如咽炎片等。
-扁桃体炎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同样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在合适的时机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2.新生物处理
-对于咽喉部的良性肿瘤,一般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而对于恶性肿瘤,则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二)针对邻近器官疾病的处理
1.鼻部疾病治疗
-鼻窦炎的治疗如果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可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炎症,促进分泌物引流。对于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如果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睡眠呼吸暂停等,在儿童中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
2.食管疾病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同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甜食等,睡前不宜进食。食管狭窄可根据狭窄程度采取扩张治疗或手术治疗,食管憩室如果有症状也多需要手术治疗。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咽唾液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堵着的情况,要特别注意腺样体肥大的可能。如果伴有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鼻内镜等检查。在处理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睡眠姿势等。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喉部刺激。对于儿童的用药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二)成年人
成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等生活方式因素。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等。如果是由于职业因素导致用嗓过度,要合理安排用嗓时间。同时,成年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咽喉部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的,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咽唾液时有异物堵着的感觉,要警惕咽喉部恶性肿瘤的可能。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进行喉镜等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在治疗时要权衡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