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有小肿块是什么病呢
一、颈部小肿块的常见疾病类型
(一)良性疾病
1.淋巴结肿大
-感染性因素:当颈部遭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易引发淋巴结肿大。例如,口腔、咽部的细菌感染可导致颈部淋巴结炎,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后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质地较软、可活动、有压痛。
-反应性增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反应性淋巴结增生,常见于青少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情况,淋巴结通常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
-良性肿瘤样病变:颈部的脂肪瘤也可表现为小肿块,好发于成年人,多见于颈部皮下,质地柔软,呈分叶状,生长缓慢。
2.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形成的先天性囊肿,肿块多位于颈部中线部位,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二)恶性疾病
1.恶性肿瘤转移: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转移的淋巴结多位于颈上部,开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晚期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颈部转移较为常见,儿童甲状腺癌相对恶性程度较高,转移风险需密切关注。
2.原发性恶性肿瘤: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颈部淋巴瘤,多见于中青年,可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颈部的肉瘤等相对少见。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触摸肿块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会检查头颈部其他部位有无异常,了解全身一般状况,如有无发热、消瘦等表现,对于儿童会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颈部肿块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例如,淋巴结肿大在超声下可观察到淋巴结的皮质、髓质结构等情况,甲状舌管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无回声区。
2.CT检查:对于颈部深层肿块的显示更清晰,能更准确判断肿块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等的关系,有助于恶性肿瘤分期等判断,尤其适用于儿童颈部较大肿块或怀疑有深部侵犯的情况。
3.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对于一些特殊性质的肿块,如淋巴瘤与其他淋巴结肿大的鉴别等有一定优势,在儿童中也可安全应用,无辐射损伤。
(三)病理学检查
1.穿刺活检:通过细针穿刺肿块获取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对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细针穿刺活检能较快明确是否为感染性、肿瘤性等情况,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
2.切除活检:对于较大的、怀疑恶性的肿块,可考虑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肿块的性质,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儿童,手术需谨慎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注重术后恢复及美容效果。
三、不同人群颈部小肿块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人群
儿童颈部小肿块相对常见的是感染性淋巴结肿大,多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一般积极治疗原发病后淋巴结可逐渐缩小。但如果儿童颈部肿块持续不消退、进行性增大或伴有发热不退、体重下降等情况,需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儿童甲状舌管囊肿较多见,一旦发现建议尽早手术治疗,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心理状态。
(二)成年人群
成年颈部小肿块需关注有无长期存在的肿块变化,如淋巴结肿大超过2-3周不消退,或肿块质地变硬、活动度变差等情况。对于有头颈部肿瘤病史的成年人,颈部新出现肿块更要警惕转移可能。同时,成年人的脂肪瘤等良性病变相对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观察肿块变化。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颈部肿块,需考虑自身免疫相关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情况;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出现颈部肿块,要首先排查肿瘤复发或转移。
总之,颈部出现小肿块可能是多种疾病引起,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