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拉稀又吐是怎么回事

一、常见原因
(一)急性胃肠炎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诺如病毒感染在寒冷季节高发,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儿童和成年人都易感染,主要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呕吐。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患儿会出现频繁的腹泻、呕吐,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比如变质的肉类、被污染的蔬菜等。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出现腹泻、呕吐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腹痛、发热等表现。
2.非感染因素
-饮食不当: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暴饮暴食,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又拉稀又吐的情况。例如,大量食用冰淇淋后,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蠕动加快,导致腹泻、呕吐。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腹泻、呕吐。比如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引发肠道功能紊乱。
(二)食物中毒
1.食物被毒素污染:食用了被细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甘蔗含有节菱孢霉菌产生的毒素,变质的海产品可能被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等。毒素进入人体后,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引起腹泻、呕吐,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脱水等症状。
2.有毒动植物中毒:误食有毒的动植物也会导致食物中毒。例如误食毒蘑菇,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有所不同,但大多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呕吐,严重的毒蘑菇中毒还可能危及生命。
(三)腹部受凉
-尤其是儿童,若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腹部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痛。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1.特点
-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感染和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较差。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更为常见,且儿童发生又拉稀又吐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呕吐和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若不能及时补充,很快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
2.应对建议
-要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给儿童腹部热敷,但温度不宜过高。如果是腹泻、呕吐较轻的儿童,可以给予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症状加重或出现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
(二)成年人
1.特点
-成年人如果是因为饮食不当引起的又拉稀又吐,可能与近期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与工作环境中接触污染食物的机会等有关。
2.应对建议
-首先要调整饮食,短期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如果呕吐、腹泻症状较轻,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但如果症状较重,伴有发热、剧烈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老年人
1.特点
-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减退,又拉稀又吐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更加严重,因为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可能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又拉稀又吐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例如脱水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灌注不足,引起头晕、心悸等症状。
2.应对建议
-老年人出现又拉稀又吐时,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选择口服补液盐,但要注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同时,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身体的整体状况,在治疗又拉稀又吐的同时,也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三、就医指征
1.严重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精神极度萎靡等,提示脱水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2.持续剧烈呕吐和腹泻: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护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持续加重,频繁呕吐、腹泻,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需要就医。
3.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寒战等症状,可能提示有严重的感染,需要及时就医。
4.腹痛剧烈:腹痛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可能提示有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