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齿发黄怎么办

一、牙齿发黄的原因
1.外源性染色:日常饮食中,咖啡、茶、红酒、可乐等饮品含有色素,长期饮用后色素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牙齿发黄。抽烟也是常见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在牙齿上形成烟渍,使牙齿颜色变深。此外,不正确的刷牙习惯,如刷牙次数过少、刷牙时间过短、未使用牙线等,无法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久而久之也会造成牙齿染色发黄。
2.内源性染色: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影响,会导致牙齿内部结构变色。例如,儿童在牙齿发育矿化期(08岁),若长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会与牙齿硬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四环素钙复合物,使牙齿变色,呈黄色、灰色或棕色。另外,过量摄入氟化物也可能引发氟斑牙,这多发生在高氟地区,氟离子会干扰牙釉质的正常发育和矿化,导致牙釉质表面出现白垩色、黄褐色斑块或条纹。
3.增龄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逐渐磨损变薄,而内层淡黄色的牙本质颜色就会更明显地透出来,使得牙齿看起来越来越黄。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二、改善牙齿发黄的方法
1.日常口腔护理
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配合使用牙线,能有效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牙齿染色机会。
使用美白牙膏:部分美白牙膏含有特殊的摩擦剂或化学物质,如过氧化物、羟基磷灰石等,可以通过物理摩擦或化学反应去除牙齿表面的污渍,达到一定的美白效果。但美白牙膏的效果相对有限,主要适用于外源性染色较轻的情况,且需长期坚持使用。
2.专业美白方法
洗牙:即龈上洁治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震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色素沉着,恢复牙齿原本的色泽。洗牙可以有效改善因外源性因素导致的牙齿发黄,一般建议每年进行12次。但洗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对于内源性染色效果不佳。
牙齿冷光美白: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齿美白技术。在牙齿表面涂抹含过氧化氢等美白剂,然后用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的分解,产生自由基,与牙齿内部的色素分子发生反应,使牙齿颜色变浅。冷光美白效果显著,能在短时间内使牙齿明显变白,但可能会引起牙齿敏感,术后需注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
牙齿贴面:对于严重的牙齿发黄,尤其是内源性染色或牙齿有缺损、形态不佳的情况,牙齿贴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常用的贴面材料有瓷贴面和树脂贴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磨除牙齿表面少量牙体组织,然后将定制的贴面粘贴在牙齿表面,改善牙齿颜色和外观。瓷贴面美观度高、耐磨性好,但费用相对较高;树脂贴面价格较为亲民,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且容易染色。
3.药物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脲等,通常制成凝胶或牙托的形式,患者需按照医生指导使用,能起到一定美白作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的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过于强力的美白方法。对于外源性染色导致的牙齿发黄,主要通过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改善,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若因四环素牙或氟斑牙等内源性因素导致牙齿发黄,在孩子成年之前,一般不建议进行复杂的美白治疗,以免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待恒牙全部萌出且牙根发育完成后(通常18岁左右),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美白方法。
2.孕妇: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容易出现肿胀、出血等情况,口腔卫生状况可能变差,牙齿发黄的几率增加。但在孕期,应避免进行牙齿冷光美白、牙齿贴面等侵入性的美白操作,以免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可通过加强日常口腔护理,如增加刷牙次数、使用漱口水等保持口腔清洁。若牙齿发黄问题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洗牙,但要选择在孕期相对稳定的阶段(孕中期,即怀孕46个月)进行。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牙齿出现增龄性变化导致发黄较为常见。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前,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对于洗牙等操作,若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等,需先对病情进行评估和控制后再进行。如果选择使用美白药物,要注意药物对牙齿敏感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牙齿磨损较多,牙本质暴露,更容易出现敏感症状。
四、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
1.年龄: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以预防外源性染色为主,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成年人可根据牙齿发黄原因选择合适的美白方法,如洗牙、冷光美白等。老年人因牙齿状况和全身健康因素,美白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高的方法。
2.性别:女性可能对牙齿美观度更为关注,在选择美白方法时可能更积极。但无论男女,都应遵循科学的美白原则和方法。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需特殊注意美白限制。
3.生活方式:对于经常喝咖啡、茶、抽烟的人群,牙齿发黄风险高,应尽量减少此类习惯。若无法避免,可在饮用后及时漱口,降低色素附着几率。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引发牙齿问题。
4.病史: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龋齿等)的患者,需先治疗疾病,再考虑牙齿美白。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进行美白治疗前要告知医生,评估治疗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