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完心脏支架最怕什么

一、支架内血栓形成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做完心脏支架后非常害怕的情况。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患者本身的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等。研究表明,若支架内血栓形成,会导致心肌缺血加重,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对于有高凝倾向的患者,需要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并调整抗栓方案;而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其按时服药的依从性。
二、再狭窄
心脏支架术后再狭窄也是常见的担忧。血管内膜增生是导致再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支架植入后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血管再狭窄,这会使血管再次发生狭窄,影响心肌供血。生活方式方面,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再狭窄的发生风险,所以患者需要戒烟、控制血脂,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对于有高危再狭窄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等,但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评估。
三、心力衰竭加重
做完心脏支架后,如果患者心功能本身较差,支架植入后仍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改善后,心脏的重构可能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若心肌细胞已经存在一定损伤,可能无法很好地代偿。老年患者本身心功能储备差,更要密切关注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功能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改善心功能的药物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出血并发症
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关键,但也会带来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比如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不同年龄、基础疾病不同的患者出血风险不同,老年患者本身有血管脆性增加等特点,出血风险相对更高。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表现,如黑便、牙龈出血、头痛等,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需权衡抗栓与出血的风险,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出血监测和护理。
五、其他心血管事件复发
患者做完心脏支架后,仍有发生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可能,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心律失常等。这与患者的基础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有关,像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血糖异常等。不同性别患者面临的风险因素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女性患者可能在绝经后心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需要针对不同性别患者的特点,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