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喉咙有异物

一、可能的原因
(一)咽喉部疾病
1.慢性咽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者、教师等用嗓较多人群更易患。其病理基础是咽喉部黏膜慢性炎症,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患者会感觉喉咙有异物感,还可能伴有咽干、咽痒、咳嗽等症状。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慢性咽炎患者中因长期吸烟导致咽部黏膜反复受刺激而发病的占一定比例。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接触粉尘或化学性刺激性物质等都可诱发。比如教师长时间讲课,用嗓过度,易引发慢性咽炎出现喉咙异物感。
-病史: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炎症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咽炎。
2.扁桃体结石
-年龄: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扁桃体隐窝内长期积存的食物残渣、细菌、死细胞等形成结石,结石刺激扁桃体隐窝及周围组织,导致喉咙有异物感,有时还可伴有口臭、吞咽困难等。研究发现,扁桃体结石的形成与扁桃体隐窝的结构以及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口腔卫生差的人群更易出现扁桃体结石。
-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是重要因素,不经常刷牙、漱口,食物残渣易在扁桃体隐窝内堆积形成结石。
-病史:一般无特殊既往病史,但如果有扁桃体反复炎症史,可能增加扁桃体结石形成的风险。
3.会厌囊肿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成年人相对多见。会厌黏膜的黏液腺管受阻,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囊肿,较小的囊肿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囊肿会引起喉咙异物感,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病例报道中,部分会厌囊肿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咽喉部不适就诊时发现的。
-生活方式:一般与特定生活方式关联不大,但长期咽喉部慢性刺激可能有一定影响。
-病史:通常无特定相关病史。
(二)上消化道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
-年龄: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中老年人相对常见。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部,引起喉咙异物感,还常伴有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饮食因素(如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暴饮暴食等)有关,肥胖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肥胖、长期吸烟、饮酒、喜食高脂饮食、餐后立即平卧等生活方式都可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导致喉咙异物感。例如,长期饮酒的人群,酒精刺激胃黏膜,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易引发胃食管反流。
-病史:有食管裂孔疝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
(三)精神心理因素
1.焦虑症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中青年较为常见。焦虑情绪可导致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喉咙异物感,还可能伴有紧张、不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咽喉部异物感等躯体化表现,且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一些。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生活节奏快、精神长期紧张等生活方式易诱发焦虑症,从而出现喉咙异物感。比如IT行业从业者,长期高强度工作,精神高度紧张,易患焦虑症出现相关症状。
-病史:既往有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或自身有过精神心理创伤史的人群,患焦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相关检查
(一)咽喉部检查
1.间接喉镜检查
-可以观察咽喉部黏膜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结石、会厌囊肿等。操作简便,但观察范围有限。
2.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
-能更清晰地观察咽喉部全貌,包括喉部、会厌、声带等部位,可发现微小的病变,如早期的会厌囊肿、较小的咽喉部新生物等。对于怀疑有咽喉部病变导致喉咙异物感的患者,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是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法。
(二)上消化道检查
1.胃镜检查
-对于怀疑胃食管反流病导致喉咙异物感的患者,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黏膜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变。通过胃镜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三、应对建议
(一)非药物干预
1.改善生活方式
-对于咽喉部疾病相关的喉咙异物感:
-保持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合适的漱口水。例如,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咽喉部受刺激的风险。
-避免过度用嗓,教师、歌手等用嗓较多人群要合理安排用嗓时间,适当休息。比如每连续讲课45-60分钟,休息10-15分钟,进行咽喉部放松。
-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饮酒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吸烟会使咽喉部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功能障碍,饮酒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避免接触粉尘及化学性刺激性物质,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要佩戴防护口罩,减少化学性刺激性气体对咽喉部的接触。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喉咙异物感:
-控制体重,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²。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同时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酸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餐后不宜立即平卧,可适当活动。比如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且餐后可散步15-30分钟。
-对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喉咙异物感:
-减轻压力,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冥想、瑜伽、听音乐等。冥想可以每天进行15-20分钟,帮助放松身心;瑜伽通过体式和呼吸练习,能缓解精神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学会调整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
(二)就医建议
1.如果喉咙异物感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咯血、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例如,喉咙异物感持续超过2周,经自我调整生活方式无改善,就应尽快到耳鼻喉科或消化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2.对于儿童患者出现喉咙异物感,要更加重视。儿童不会准确表达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是否有拒食、流涎、呼吸异常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带儿童就医,因为儿童喉咙异物感可能由特殊原因引起,如误吞异物等,需及时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